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不法分子打着“P2P清退回款”“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
2023-07-12 09:57:35 |来源:金融界
(资料图片)
金融界7月12日消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防范冒用金融监管名义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其中提到,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打着“P2P清退回款”“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增强反诈意识和识别能力,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冒充金融监管部门实施诈骗的手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手法一:伪造金融监管部门文件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冒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名义,通过电话短信、快递信函、互联网等渠道,发布“P2P出借人风险专项清退通知”“金融平台清退通知”等虚假信息,引诱投资人通过所谓“官方回款渠道”进行“清退登记”。投资人注册登记后,不法分子再以需要缴纳保证金等作为回款条件,诈骗投资人钱财。
手法二:假冒金融监管部门受理投诉实施诈骗。消费者在非官方渠道投诉后,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消费者手机号码、投诉内容等信息,以“解决投诉”“理赔退费”等为由联系消费者,诱导其点击“XX监管部门在线理赔中心”等虚假链接或者利用视频会议软件创建所谓“XX监管部门会议室”,诱骗登录并开启屏幕共享,从而骗取银行卡号、网银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盗取消费者资金。
手法三:冒充金融监管人员以“消除征信不良记录”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假冒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利用非法收集的银行卡号、贷款额度等个人信息,通过电话、社交软件等联系消费者并骗取信任,谎称消费者在使用信用卡、互联网贷款等借贷产品时产生逾期记录,将被列入“征信黑名单”,如要“修复征信”,需向指定的“专用账户”转入资金进行“信用佐证”,并称该笔款项随后将予退回。一旦消费者信以为真操作转账,不法分子迅速转移资金并藏匿。
以上诈骗手法均为非法冒用金融监管部门名义,利用部分金融消费者急于解困、挽回损失、自证清白等心理特点进行诈骗。
本文源自:金融界
关键词:
标签阅读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不法分子打着“P2P清退回款”“消除...
2023-07-12 -
昊帆生物上市涨近70%,CRO龙头药明康德为第一大客户
2023-07-12 -
Keep港交所上市,奖牌之后有何底牌?
2023-07-12 -
3元以下“快乐水”难觅 “雪糕刺客”刚走 “饮料刺客”又来?
2023-07-12 -
德州一高速今日正式通车!途经禹城、齐河、济南长清区
2023-07-12 -
济南历城二中一学生登顶国际生物奥赛
2023-07-12 -
宝格丽就“官网把台湾列为国家”致歉:已立即纠正,对错误深...
2023-07-12 -
“大嫂”出手!高叶工作室解散后援会,网友力挺:好好演戏才...
2023-07-12 -
暑运客流火爆!广铁连续3天客流超210万人次
2023-07-12 -
复旦微电07月11日被沪股通减持39.69万股
2023-07-12 -
国家防总针对四省份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2023-07-12 -
女人的毛衣要织多少针(女人的毛露得清)
2023-07-12 -
黄河边,当代艺术在生长
2023-07-12 -
7月12日生意社氯化钾(进口)基准价为2750.00元/吨
2023-07-12 -
“领头羊”计划做强资本市场“广州板块” 未来3年新增75家上...
2023-07-12 -
沙特主权财富基金2022年投资亏损110亿美元
2023-07-12 -
OECD:AI革命或将导致27%工作岗位面临高风险
2023-07-12 -
痛失印度板球超级联赛流媒体版权后 传迪士尼(DIS.US)正探索...
2023-07-12 -
济南热电集团举办2023年内训师培训班
2023-07-12 -
转发提醒!13省区市有大到暴雨
202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