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专家专栏 > 正文内容

顺风车遇冷折射“一放就乱”困境

停业一周的滴滴顺风车于5月19日零时悄然恢复业务,不论是司机还是乘客,必须完成包括上传身份证、人脸识别等6项措施后才可使用业务。多名双休日体验顺风车业务的车主和乘客告诉记者,明显感到“打车和接单更难了”,但这些保护措施对于自身安全还是“很有必要”。(5月21日《北京日报》)

2016年7月,《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标志着我国承认滴滴顺风车合法性。随后,各地纷纷公布了滴滴顺风车管理细则,提高准入门槛、严格限制运营方式等,如实行“三限”,即限制司机、限制车辆、限制牌照,已形成共识。对此,网上质疑声一片,认为“管得太死”,不利于滴滴顺风车发展。随后,多地开始给滴滴顺风车“松绑”,如降低车辆、司机准入门槛等。然而,滴滴顺风车乘客遇害等事故频出,导致服务遇冷,甚至陷入信任危机。

众所周知,滴滴顺风车和传统出租车定位不同,滴滴顺风车车辆档次,明显高于传统出租车,并通过网上预约,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差异化出行服务。退一步讲,即使滴滴顺风车仍然未改变出租车的属性;但其也是一种高端出租车。既然是高端出租车,就应该在资格准入、经营方式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避免一些山寨司机、山寨滴滴顺风车乘虚而入,扰乱高端出租车服务市场,危及公共安全。滴滴顺风车乘客遇害事件发生,就是惨痛例证。

此前,有人担心对滴滴顺风车实行“三限”,会制约了滴滴顺风车的发展。殊不知,这是避免滴滴顺风车无序扩张。一方面,过去因无章可循,导致滴滴顺风车呈膨胀式增长,且良莠不齐,致使有关滴滴顺风车的负面新闻不断。另一方面,此前无序进入的滴滴顺风车,已经对出租车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加之出租车行业本身存在的劳资双方话语权不平等、“份子钱”偏高等问题积重难返,一旦滴滴顺风车无限制涌入,势必会加剧出租车行业的诸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可见,滴滴顺风车遇冷,折射“一放就乱”困境。这显然值得监管部门反思。首先,增加滴滴顺风车“打车”难度,比如,不论是司机还是乘客,必须完成包括上传身份证、人脸识别等6项措施后才可使用业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继续实行“三限”,提高滴滴顺风车准入门槛、严格限制运营方式等,是必不可少的。这实际上也是对过去出租车行业管理失范的一种纠偏。具体来讲,就是控制总量、提高品质、优化发展,使滴滴顺风车同出租车同等竞争。

关键词: 困境 车遇冷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