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专家专栏 > 正文内容

万喆:市场大钱好赚让一些企业大而不强

最近,国内企业遭到的非难似乎有点多。既有网约车平台接连被爆负面消息,也有老牌保险企业因为海外业务能力不济而遭到舆论的差评。

即使在最近几起恶性事件之前,“讨伐”该网约车平台的文章已不在少数,如指责杀熟加价、司机态度恶劣等。而且,这些“恶行”的出现,基本上是在合并了其他竞争对手之后。如果说,服务不到位是人们抱怨的主要原因,倒不如说,人们更为惊讶的,是网约车平台从市场化的“破冰者”,摇身一变,成为新的反市场化“垄断者”。倘若如此,无非是借“共享经济”的概念炒作一把,拿到一块新的交通租赁运营牌照。从一场“垄断”到另一场“垄断”,市场化的路径并未因此打开,也就难怪产品和服务水平,还是在封闭市场时代。

与该网约车平台一起上头条的,还有国内老牌保险和科技企业。它们的市值都很大,据说都算得上是全球的“强者”。但事件暴露出来的是它们管理运营能力不强,国内盈利、海外亏损,虽被称作跨国公司,可不过是一家完全靠中国市场支撑的企业。海外有机构、有人,可是没有企业赖以生存的东西——管理与盈利。

除了“走出去”确实不易,我们也应看到,这些“大而不强”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大”,与中国消费市场基数庞大有关,也与它们在国内所受到的“超国民待遇”有关。由于前者,它们单靠中国市场就可以相对轻松地吃饱饭;由于后者,它们中的一些已经丧失了正常运营的能力,丧失了服务市场的意识。这些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一起“安于现状”,形成了拒绝市场挑战的“小圈子”。

只是,时代在发展。人们将全球的服务进行对比,会发现差距是巨大的。无论“保护”得多好,能够力挽狂澜的只能是尊重市场、拥抱市场的双臂。反之,市场抛弃你的速度比你抛弃它更快。

我们的管理和监管必须改变思路。以网约车为例,现在是既想拿过去管理传统出租车的办法来进行约束,又因传统办法难以覆盖新问题而放任问题。结果到了矛盾集中爆发时,便运用行政力量“约谈”,责令企业改正。然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稍许延缓矛盾,直到下一次问题爆发。其他行业的管理又何尝不是如此。企业固然有责任,但外部性因素只能由公共部门来调节,市场秩序只能由公共部门来主导。新时期的新经济发展,需要现代化的治理办法,相关管理部门的思路、意识和方式,一定要跟上和超越经济发展、时代需求及市场需要。(作者是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关键词: 大钱 市场 企业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