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专家专栏 > 正文内容

确保货币政策之“道”不偏不倚

本届两会完成了政府换届和国务院机构改革,其中涉及金融市场的主要是银监会与保监会的合并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事变动。由于人民银行是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重要的金融监管者、金融市场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推动者,所以,其人事变动很受人关注。

过去十来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也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非常时期。这期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保经济增长,货币信贷政策在逆周期的宏观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甚至是最重要的角色。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如同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在帮助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刺激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副作用。不论是对美国还是对中国,全面评价这段时间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得失,恐怕都为时尚早。

如果把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比作一个水利系统的话,它包括三项任务:一是确保总的水量与实体经济相适应,确保实体经济不因水量不足润滑不够而遭受无谓损失,也不因水量过多导致通货膨胀资产价格失控,危害宏观稳定,引致社会财富分配恶化。二是精确把握拧松和拧紧水龙头的时机,使流动性保持平稳,避免在时间轴上过度波动。三是建设和维修水渠,即因时而变,改革金融市场,创新政策工具,促进金融行业稳健发展、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政策意图传导顺畅。

在记者看来,第二项、第三项任务涉及的只是专业技巧,是“术”的层面,第一项才是“道”的层面。例如,格林斯潘当年备受赞誉的就是在第二项任务上的出色表现,在好几次利率变动的关键时刻,他有如神助,其决策事后都被证明分寸拿捏准确得当,但格林斯潘没有控制好总水量,最终酿成了一场大危机。格林斯潘出神入化的“术”,并没有弥补他在“道”上面的偏颇。如果以“术”来评价他,无疑可以给高分,但若以“道”来衡量,则显不足。

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新阶段无疑需要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而在这个过程中,“术”与“道”都很重要,但记者认为,“道”更重要。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道”是否不偏不倚,应成为决策者须臾不可忘却的一件事,也应该是外界观察者的第一关注点。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