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金融课堂 > 正文内容

GDP增速下跌达9% “放水”是个助推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去年二季度美国经济遭受重创,GDP增速下跌达9%,失业率最高飙升至14.8%。美联储采取极端宽松的货币政策,3月上半月两次分别降息50和100个基点,基准利率降至零,并通过回购等手段向市场释放流动性。随后重启QE,购入美债和MBS,继续投放流动性以挽救经济。截至今年2月,美联储仍每月购买800亿美元美债和400亿美元MBS,释放多达1200亿美元的流动性。这也导致严重的货币超发问题,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疫情前的不到4.2万亿美元增至7.2万亿美元,不到一年时间扩大了80%。

历史情况表明,金融属性越强的投资品上涨越早,如股票和债券,商品价格相对表现滞后。2008年和2013年美联储大幅扩表时期,商品价格均呈现先跌后涨走势,反应慢于债券和股票。去年美联储天量放水后,美债、美股同样先涨,且美债因带有“避险属性”,最先取得较大涨幅。相比之下,大宗商品上涨更克制,至年底,CRB总指数才恢复至2019年年末水平。但其中,金属市场表现相对较好,价格明显超过2018年高点。整体来看,去年四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以及期货市场成为投资价值洼地,伴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有色金属作为期货市场中的一个主要类别,开始扛起商品市场上行的旗帜。这一表现也符合历史规律。

从逻辑角度看,实体经济运行相对流动性宽松政策具有滞后性,救市手段不可能瞬间扭转经济颓势,衰退至少持续数月时间。商品价格作为反映实体经济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会与经济同步下挫,表现滞后于其他金融属性更强的资产。因此,在一轮放水之后,往往股票、债券已经开始加速上涨,商品却仍维持弱反弹或慢涨,形成投资价值洼地。从投资时钟角度看,经济经历衰退、复苏、繁荣阶段,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分别取得最大涨幅。在去年四季度国内经济进入繁荣阶段后,大宗商品也就成了最后一块儿价值洼地。

此外,本轮经济周期还伴随国内外经济不同步的问题。我国率先走出疫情阴霾,工业产能迅速复苏,而海外疫情肆虐,导致全球工业产能和订单向国内转移,进一步推升国内对工业原材料的需求,并拉动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工业原材料价格。当前,全球疫情持续缓解,经济复苏即将加速,国内经济也处于主动补库阶段,且将维持繁荣期至年中,故有色金属等工业原材料需求短期内难以下降,并有望和能化等品种一起带动商品期货价格上涨。下半年经济面临的压力可能增加,届时,商品价格上行步伐将放缓。更长期来看,商品尤其是工业原材料价格能否持续上行,更多取决于实体经济表现以及商品自身基本面,天量“放水”并非决定性因素。如果未来经济经历一轮复苏后,强势表现不能维持,那么不排除金属等工业原材料价格冲高回落、重新陷入下行通道的可能。

关键词: “放水”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