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私募 > 正文内容

百亿私募鸣石投资“宫斗”再现新进展 两股东将积极处理分歧

百亿私募控制权争夺一事再现新进展。10月15日,上海鸣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鸣石投资”)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联合声明,针对日有关公司控制权纠纷一事再度回应,并表示将在10月18日向各方公布结果。据了解,鸣石投资实控人李硕与其创始人袁宇针对公司控制权一事发生纠纷,并可能导致公司旗下产品面临巨额赎回。对于上述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分析人士指出,控制权的纠纷一定会影响到投资者情绪,集中赎回情况或在所难免。

上海鸣石<span class=

两股东将积极处理分歧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10月15日,鸣石投资发布联合声明。其中提到,为了保障投资人利益、促进公司长久稳健经营、维护公司全体员工权益,袁宇和李硕共同决定积极处理分歧,并聚焦于将本次事件对公司的影响降至最低。双方正在对公司管理等事宜进行协商,目前已取得建设成果,将于2021年10月18日向各方公布结果。

此外,上述声明还提到,公司日常经营一切正常,公司产品继续暂停申购,赎回不受影响。

而此前在10月13日傍晚,鸣石投资也曾发布一则说明,其中提到鸣石投资在管理上设立了一套完整的纠错制度,鉴于袁宇在策略技术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利于公司长久发展的举措,根据公司管理制度,公司董事会决定暂停袁宇策略技术部负责人的职务,由公司股东、合伙人王晓晗负责策略技术部日常工作。目前公司日常经营一切正常,策略研发一切正常。但为保障投资人利益,公司决定自10月14日起暂停旗下产品申购,产品赎回不受影响。

针对袁宇出现的不利于公司长久发展举措的具体原因及公司暂停相关产品申购的原因,北京商报记者发文采访鸣石投资,但公司方面对此未予回应。

控制权之争陷罗生门

据了解,上述两则声明背后,源起袁宇与李硕之间的控制权纷争。据中基协官网信息显示,鸣石投资成立于2010年12月,其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均为李硕,持股比例为50%;而上海松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盟投资”)则是其二股东,持股比例为35%。

另据天眼查资料显示,松盟投资的大股东及实控人为袁宇,其持股比例达72.5%。而鸣石投资微信公众号在今年8月发布的《鸣石投资创始人袁宇:管理制胜 争做中国量化行业的引领者》文章也显示,袁宇为鸣石投资的创始人。

那么,有关控制权纠纷一事又是如何引起的?此前,有关袁宇在10月13日清晨发布的一则写给公司同事的文字说明内容截图流出。截图中提到,袁宇与李硕正发生有关公司控制权的纠纷,但袁宇得知其被解除在公司的职位以及对策略组的管理,并表示这已经直接触发了“关键人条款”,还提到,接下来鸣石投资恐将面临大量赎回。

随即在10月13日傍晚,鸣石投资发布前述公司说明回应有关事项,强调鸣石投资自成立以来一直是由持股超50%的单一大股东李硕控制,股权结构稳定清晰,从未发生过变化,公司各项投资决策和管理制度健全。

但随后,市场消息也传出,袁宇在10月13日晚间发布告全体员工书,表示李硕名下的鸣石投资50%股权均为松盟投资委托其代持,而袁宇本人持有鸣石投资共计85%的股权。而在2021年10月12日,松盟投资已正式函告李硕,解除委托代持关系,收回鸣石投资50%股权。

此外,根据告全体员工书内容显示,袁宇在日进入鸣石投资办公室时,遭遇李硕纠集社会闲散人员阻止其进入,并恶意侵占鸣石投资的公章,妨碍其对公司的正常经营管理。袁宇表示,将积极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自身合法权利。同时,袁宇还重申了李硕相关行为将可能触发“关键人条款”,导致鸣石遭遇巨额赎回,或造成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一事。

集中赎回情况或在所难免

针对上述纷争,业内专业人士又如何看待相关问题背后的深意?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德怡律师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之所以会使用代持方式来控制某家公司,委托方通常具有某些“隐情”,例如可能曾经受过禁业限制、身份为外国投资者、身份为公务员等,这些当事主体往往通过代持协议,自己隐藏在幕后,以达到控制公司股权的目的。但在私募基金管理领域的代持行为是被禁止的,即便上述内容曾经部分披露给投资者,上述代持协议也有可能因为违反监管规定、破坏管理秩序,在法律上被认定为无效。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袁宇发布的相关内容中,多次提到“关键人条款”一词。而相关监管部门对关键人条款的解释中提到,关键人一般是指在基金募集、项目获取、投资决策、增值服务、投资退出等重要环节发挥关键作用的团队核心成员。

王德怡进一步解释道,关键人条款通常是私募股权基金有限合伙协议的必备条款。不同协议对关键人条款的规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是指关键人在整个基金存续期间不得离开,否则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有权要求中止向基金进行出资承诺和后续投资,若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就替代人选达成协议,基金将解散并进行清算。根据上述解释,在基金存续期间如果公司股东因为存在代持协议并发生争议纠纷,可能导致投资者根据上述条款进行索赔,引发民事赔偿责任。另外,上述情形也可能引起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并视情节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在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看来,鸣石投资作为一个百亿级私募,发生控制权纠纷的核心就是利益纷争,目前来看双方各持一词,外人难以分辨对错。但是控制权的纠纷一定会影响到投资者情绪,集中赎回情况在所难免。

深圳某中型私募高管也坦言道,“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一个大问题,不一定是私募基金。所有的公司都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对于私募基金管理人来说,创始人通常至少持股60%以上,100%控股最好,这样也能拿出分红权。另外由于私募基金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一个人负全责最好,因为这样的机制相对更稳定”。

风口浪尖的量化投资

事实上,有关鸣石投资控制权纷争一事日已在基金圈传得沸沸扬扬,并引起业内人士高度关注。而其引起关注的主要原因不仅仅因为公司“宫斗”这一八卦事件,更与年来量化投资逐步火热,以及鸣石投资在量化行业的地位有关。

据鸣石投资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显示,鸣石投资的管理规模在2020年突破100亿元,成为国内成立最早的百亿量化私募。另外在2021年上半年,鸣石投资根据既定发展战略,在加强策略研发和提升软硬件实力的基础上,为客户创造了可观的超额收益,管理规模稳步增长。

究竟什么是量化投资?龚涛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道,量化投资的核心特点是数量化方程和计算机程序化交易,量化投资是在海量数据中寻找套利机会,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自动程序化交易,这个交易模式本身就具备高风险的特,因为市场行情信息万变,量化工具在信息统计和处理方面有巨大优势,但是缺乏人的判断和随机应变,所以量化投资也是高风险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股市持续震荡的背景下,量化投资却飞速发展。对于量化投资高速发展的原因,西筹科技总经理安嘉晨分析道,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资管新规落地后,净值化转型趋势下从传统非标等理财产品转移出来的增量资金;另一个则是目前量化产品高夏普率(高夏普率意味着高频率操作)的体验更符合非标替代等资金需求的特点。量化快速发展对市场是好消息,避免市场趋同交易,有一定的负反馈质,本质上有利于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但安嘉晨同样也提醒道,量化投资类型很多,主要集中在私募基金领域,也有高中低风险的区别,但是产品策略的理解门槛比传统公募更高,所以一般普通投资者选择起来会更加难一些。因此他建议,私募FOF产品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入门选择,把筛选产品、策略研究和投后跟踪的任务交给FOF管理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龚涛也表示,投资者要区分量化工具在投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才能判定该量化工具或者量化产品所有的风险,认清风险才能有效投资。(记者 刘宇阳 李海媛)

关键词: 百亿私募 鸣石投资 股东 控制权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