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私募监管“组合拳”:1023家机构完成自查自纠
2020-11-27 15:17:37 |来源:第一财经
24日晚间,第三期《深圳私募基金监管情况通报》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5日,已有1823家私募机构在深圳私募基金信息服务平台完整填报了自查自纠情况,占辖区私募机构的40.6%。不过,仍有2600多家私募机构未在规定平台完整填报自查自纠情况,若年底仍无法联系,监管将采取进一步措施。
深圳私募的监管“组合拳”起于今年6月,并首次发布131家重大违法违规私募机构名单,此后分别于7月、9月分别发布第一、二期私募监管最新进展,成立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
1023家机构完成自查自纠
24日晚间,深圳证监局发布《关于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自查自纠最新情况通报》(下称《通报》)。《通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5日,已有1823家私募机构在深圳私募基金信息服务平台完整填报了自查自纠情况,占辖区私募机构的40.6%。另有200家机构已填写自查自纠底稿但未上传自查报告等附件材料。
深圳证监局表示,审核发现,目前1823家已完成填报的私募机构中,有1023家机构未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已整改;798家机构发现违规线索尚需核实整改,或自查材料不全无法判断;2家机构发现违法线索,或截至2020年底仍无法联系、未报告自查自纠情况。对于后两类机构,深圳证监局将定向通过邮件等方式告知具体情况。
此后,深圳证监局将分三次更新披露截至2020年11月底、12月中旬及12月底的自查自纠审核情况,12月底的审核情况将进一步披露私募机构分类情况。
目前,尚有2600多家私募机构未在深圳私募基金信息服务平台完整填报自查自纠情况。对于截至2020年年底仍无法联系、未报告自查自纠情况的,深圳证监局将纳入此类的机构在12月底的自查自纠审核情况中予以通报,列为监管及处置重点对象,并函请行业协会采取暂停产品备案、列入异常经营机构、注销管理人登记等措施。
深圳私募监管风暴
2020年下半年以来,深圳私募监管打出“组合拳”。
6月10日,深圳证监局发布首批131家重大违法违规私募机构名单,名单既包括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名称,也包括各自的违法违规具体行为。其中,深圳前海汇能、新华财富、中金国瑞、前海东亚、中天财富等13家私募机构涉嫌存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犯罪行为,已依法被移交公安机关查处。此外,还有82家失联被注销以及36家异常经营私募机构被强制注销。
深圳证监局表示,被纳入名单的私募管理人,主要包括因严重违法违规被采取监管惩戒措施、拒不配合监管或涉嫌犯罪进入刑事追责程序,以及因失联、未按要求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等被中基协强制注销等情形。
7月,监管措施仍在继续,23日,深圳证监局发布了第一期《深圳私募基金监管情况通报》。深圳证监局表示,首期结合近年来对辖区私募机构的核查检查和监管执法情况,集中通报私募基金销售环节存在的公开宣传推介、向不特定对象募资和误导欺骗社会公众等三大方面典型问题。有关责任主体已依法被采取惩戒措施,销售乱象得到初步遏制。各私募机构应坚守私募姓“私”底线,确保基金销售这一源头环节依法合规。
9月3日,深圳证监局披露第二期《深圳私募基金监管情况通报》。通报显示,截至2020年8月31日,已有545家私募机构在深圳私募平台完整填报了自查自纠情况,其中,按要求实际完成自查自纠工作的有259家(含35家自查主动发现问题的机构),有252家机构上报材料的形式或内容需要调整,有51家机构的填报内容与证监局已掌握监管信息存在差异。另有165家机构已填写自查自纠底稿,尚待上传自查报告等附件材料。上述已在深圳私募平台填报数据的机构合计710家,占辖区已登记私募机构的15.8%。
不仅如此,2020年5月以来,在深圳证监局统筹指导下,深圳1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了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并于8月18日正式揭牌。
标签阅读
-
私募大佬大幅加仓 海康威视一度放量涨停
2020-10-27 -
逾五成私募持仓超八成 部分私募转投周期板块
2020-09-02 -
私募大佬再出手!1次认购5亿 小摩也看好,这家芯片龙头为何...
2020-07-30 -
公募“常青树”罕见大幅调仓 朱少醒、杨谷等“精准擒牛
2020-07-29 -
罕见一天内4家公募高管变动!易方达、鹏扬、浦银安盛等在列
2020-07-27 -
私募大佬林园携旗下50多只基金“杀进”精选层
2020-07-10 -
如何使投资组合更具弹性?贝莱德看好私募市场
2020-06-18 -
5家私募上阵 “九鼎系”再减持盘龙药业5%股份
2020-06-08 -
亟需整改!私募现场检查暴露两大违规问题 犇鑫投资连收两张...
2019-08-08 -
4000多家北京私募注意:2019年自查特别要查资金池、自融自担
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