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私募 > 正文内容

首家“私转公”公募成立三年,私转公基金整体困难重重

基金产品“迷你”化、新基金募集失败,作为全国首家全自然人持股的“私转公”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凯石基金在三年多的经营后,给出的成绩单让人忧心。

今年以来,凯石基金的管理规模出现下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产品规模仅剩11.36亿元。除公司规模缩水之外,凯石基金旗下多只混合型基金产品规模下滑,沦为“迷你”基金。

事实上,目前行业中6家“私转公”基金公司中,大多数成绩堪忧。在业内人士看来,凯石基金的困境同样凸显中小基金公司生存的艰难。当前行业资源正不可避免地向头部公司集中,随着行业“马太效应”的加剧,未来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将更加艰难。

凯石基金困难重重

从私募转型公募,是一个重大的跨越,但跨越之后,凯石基金经过三年多的经营,给出的成绩单却让人忧心。

6月16日,凯石基金旗下凯石淳行业精选混合等多只产品,发布产品资产净值持续低于5000万元的公告。

公告表示,上述产品已连续 60 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根据基金合同约定进入清算程序并终止基金合同,而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作为一家“私转公”基金公司,今年以来,凯石基金“困难重重”。不仅多只旗下产品规模下滑沦为“迷你基”,近3个月以来,产品收益率下滑,其基金管理规模一季度内缩水超三成,截至3月31日,公司管理规模仅剩11.36亿元。

而凯石基金的困境更是直观体现在旗下产品业绩的萎靡不振。

以凯石源混合基金为例,数据显示,凯石源混合C的产品规模自今年初开始便直线下滑,一个季度内产品规模下降66.67%,截至目前,该产品规模仅剩0.01亿元。而凯石源混合A的产品规模也仅剩0.11亿元。 此外,凯石淳行业精选混合A和凯石淳行业精选混合C两只产品,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产品规模也仅有0.17亿元和0.01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凯石淳行业精选混合A和凯石淳行业精选混合C的产品单位净值分别为0.9791元和0.9648元;凯石源混合A和凯石源混合C两只产品单位净值分别为1.1037元和1.0926元。相较而言,产品收益率居于行业后段水平。

此外,雪上加霜的是,今年以来本就产品业绩下滑、规模下降的凯石基金,接连多次产品募集失败。

6月5日,凯石基金发布公告称,截至2020年2月21日,凯石泓行业轮动混合基金募集期限届满,未能满足《凯石泓行业轮动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故基金合同未能生效。

不仅如此,今年1月13日,凯石基金旗下另一只新基金产品,凯石秦纯债三个月定开债券型发起式基金募集期限届满,同样未能满足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

“这是个循环,存量产品业绩吃紧,新发产品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存量基金迷你化、新发产品募集失败,这是个不断沉沦的旋涡。”华宝证券基金分析人士表示。

中小基金公司生存愈发艰难

公开资料显示,凯石基金是一家由“私募系”转为“公募系”的基金公司。2017年3月3日,证监会官网发布公示信息,核准设立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公司经营范围为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等。

自成立以来,凯石基金的管理规模曾稳定上升,但始终未突破14亿元,管理规模位于公募基金的后段。截至2019年末,凯石基金的管理规模达13.48亿元,达到成立以来的最高值。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管理规模已缩水至11.36亿元。

截至6月16日,根据Wind数据,在“私转公”的6家公募基金中,朱雀基金、同泰基金、弘毅远方基金、凯石基金的管理规模均低于30亿元,产品数量也均少于10只。鹏扬与博道的规模相对较高,鹏扬基金管理规模合计548.1亿元,博道基金的管理规模合计73.37亿元。 可见在6家“私转公”的公募基金中的多数规模并不大。“这样十几亿至二十亿元的规模,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盈亏平衡的。而且上述基金公司的产品线多数较为单一,无力承接资管大时代的多种理财需求。”基金分析人士直言。

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的发行总规模近8000亿元,超过2015年前五个月大牛市时的规模,多只基金更是遭投资者抢购,一日售罄。然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同期包括凯石基金在内的多家小基金公司发行基金宣告募集失败。

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资源向头部公司集中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马太效应”的加剧,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将更加艰难。未来新进入行业者面临更高的门槛,如果资产管理规模不超过百亿元,将很难生存下去。

某基金公司董事长表示,20年前,一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达到20亿元,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10年后,盈亏平衡门槛提高到200亿元,其中纯股票型基金规模需要达到100亿元;现在各项运营成本又提高了许多,例如没有几百万元很难招到优秀的基金经理。对于新进入者来说,基金公司的盈亏平衡门槛越来越高了。

“如果没有明星基金经理或者耀眼的业绩,小基金公司想突围越来越难了”,某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凯石基金的困境凸显中小基金公司生存的艰难。事实上,随着新审批的公募基金公司不断增加,即便没有外来者的夺食,公募基金行业内的竞争就已经白热化了,曾经的“蓝海”已然变成“红海”。而行业中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尤其是新设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遇到品牌知名度不高、运营成本较高、分销渠道与合作对象拓展困难等问题,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随着“马太效应”的加剧,未来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将更加艰难。

关键词: 私转公 公募 基金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