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证券市场 > 正文内容

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为深化改革和行业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2018年5月19日下午,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的主题论坛二深度解析了“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防范”,监管层、学界、业界人士齐聚,共商针对中国金融市场症结的破局之道。分论坛由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室金融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周延礼发表主旨演讲;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总裁董俊峰,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GARP)总裁、首席执行官理查德.阿波斯多利克(Richard Apostolik),存托信托和清算公司(DTCC)集团首席风险官、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GARP)理事会成员安德鲁.格雷(Andrew Gray)分别发言。分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金融学讲席教授、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周皓主持。

互联网金融机构要有准入的门槛、持牌经营

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室金融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周延礼发表了题为“引导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新业态的健康发展”主旨演讲。

周延礼表示,当前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推动下,我国的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金融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金融业态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业态的推陈出新,对于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满足社会多元化投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普惠性水平,甚至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风险,不断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新业态的涌现也带来一些不规范经营和金融违法违规行为。他认为,参与互联网金融活动的机构要有准入的门槛、持牌经营。

在促进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新业态的可持续发展、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周延礼给出了以下建议。一、要鼓励和引导互联网企业在金融交易平台的标准化建设上加大投入。二、要规范和监督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销售的产品及提供的服务。三、要调动和激发互联网金融交易市场主体的活力。四、要进一步地提高互联网金融在发展方式上的健康程度。五、要探索建立沙盒监管的模式。六、要进一步推进全国联网的覆盖范围,全面推动国家信用体系数据库的建设。七、要落实和完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优惠财税政策。

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征,周延礼做了如下解析。第一、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多种风险并存;第二、互联网金融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风险也是多样、隐蔽的;第三、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群体是大量不被传统金融覆盖的一些群体,这类群体对风险的认识和抵抗能力较低。

而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实施步骤,周延礼强调:第一,要加强对互联网交易的风险,从监管定位上来看监管部门要合理处理好发展和监管的关系;第二,要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要把监管资源向发现风险,防范风险,处置风险倾斜;第三,要发挥科技监管科技的作用,精准监管,要做到监管人员的监管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娴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改进监管方式。

分业经营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风险的根本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金融市场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讨论。他表示,从上世纪初期到现在,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理念经历过一个周期性的改变。1929年的大危机导火索是美国股市泡沫破裂,根本原因是美国的银行业和证券业混业经营导致的风险传染。危机之后美国在1933年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严格限制银行从事交易股票和证券业务,禁止银行关联企业以证券业务为主业,禁止证券公司从事银行业务,目的在于隔离银行和证券业之间的风险。此后,美国进入了半个多世纪的分业经营的时代。上世纪90年代之后,由于利益驱使,很多美国银行通过银行控股公司的形式进入了资本市场,进行了实际上的混业经营。在这个背景下美国出台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银行、证券、保险混业经营,推动了混业经营的发展,银行得以控股投资银行、财务公司、SPV、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使得银行创造的货币大量进入房地产市场和场外衍生品市场,最终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次贷危机,最后导致全球金融危机。

孙国峰从理论上分析了混业经营的弊端,他表示,混业经营的业务在增加金融机构业务多样性和竞争力的同时,也放大了道德风险和利益冲突,对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形成了挑战,带来了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的风险传递。混业经营带来的风险可以被归纳为:业务不透明的风险、道德风险、监管套利、投资者保护不力。

总结混业经营的四个风险可以发现,混业经营自身存在一个内部矛盾,孙国峰把这个矛盾称之为“混业悖论”。他强调,金融控股集团内部不同的金融业务存在着跨行业、跨市场传递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内部的防火墙以隔离这个风险,进行穿透式监管。

监管科技有助于降低监管成本 提升行业发展健康程度

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总裁董俊峰向大家分享了他对有关金融基础设施服务监管科技的几点思考。

董俊峰首先介绍了发展监管科技的意义和价值。他认为,发展监管科技的意义主要为有助于应对金融创新带来的挑战,有助于覆盖市场多层次主体的风险识别,有助于把控安全性与便利性的平衡。而针对评估监管科技对于行业各方的价值这一论点,他认为可以从监管、市场和公众三方面来探讨:监管科技将显著助力监管部门,将有效服务市场主体,其最终实质上将服务为民。

随后,他谈到了金融基础设施服务监管科技的多元优势。他认为,金融基础设施服务监管科技有以下五个优势:一、金融基础设施具有合规的信用优势;二、金融基础设施具有枢纽桥梁优势;三、金融基础设施具有技术安全优势;四、金融基础设施具有行业深度整合优势;五、金融基础设施具有资源集约优势。

对于金融基础设施服务监管科技的原则,董俊峰认为,监管科技应该与金融科技和云服务相结合。而谈到金融基础设施服务监管科技的实现路径,他强调,应该依托中心化平台服务监管和市场机构,构建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火墙,以及在防火墙内进行监管沙盒的探索和应用。

风险管理面临的三大趋势变化

存托信托和清算公司(DTCC)集团首席风险官、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GARP)理事会成员安德鲁.格雷(Andrew Gray)解析了当前风险管理面临的趋势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金融市场和投资者的影响。

首先,他谈到了风险管理职能的扩张和思路的转变。他表示,金融危机和监管机构采取的相应措施,新技术爆炸性的发展,以及全球各个金融市场之间互联互通的进一步增强这些因素都使得风险管理的职能得到扩张。面对更多、更新的挑战,风险管理也需要改变自己的思路,要能有一个更加综合全面的工作方式。他强调,今天的金融机构应该有一个系统性的观点来评估自己的风险。

其次,他认为,风险管理必须要建立起具有抗压能力、有韧性的体系,来维护市场稳定。他表示,金融机构只是分析和衡量风险是不够的,必须要精确识别问题,还要有效地、高效地来解决这些问题。在实施步骤上,风险管理人员应该建立一个框架,进行一些人才和技术的投资。他还补充道,风险管理关键的基石就是要建立合适的企业文化。

最后,他对金融科技发展下的风险管理做了展望。他认为,技术对于缓释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风险管理应该建立一个数据驱动的方式,识别整个业界所面临的不同的风险,帮助分析决策,最终解决问题,并对未来进行一些合理预测。

系统性金融风险及其解决方案建议

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GARP)总裁、首席执行官理查德.阿波斯多利克(Richard Apostolik)讲述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特征与表现,并分享了他对此的观察和建议。

理查德.阿波斯多里克认为,系统性风险是金融系统引致的实体经济振荡,其重点是会传导至实体经济。并且随着市场的互联性越来越强,风险不仅仅是独属于某一个机构,风险还会跨境,独善其身并无法完全隔绝风险。

他还提到了政治方面的问题,比如巴西、土耳其、波兰、西班牙、朝鲜半岛等政治方面的不确定性,这些风险在逐步地增加,并且影响到不同的国家。他认为,作为单体机构,要管理这些风险非常难,即便是机构所在国的监管部门也没有办法独自解决这些问题。

理查德.阿波斯多里克介绍到,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GARP)在缓解系统性风险方面有一个提议,即建立一个独立的、能够进行全球性合作的、得到监管部门和业界信任的、不受党派影响的研究机构,利用保密且脱敏的数据进行分析、开发、研究,高效地、准确地为需求方提供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案。

最后,他强调了风险教育的重要性。他表示,在整个组织内部提升对于风险的认知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是解决整个问题的起点。

关键词: 行业发展 风险 金融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