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 > 正文内容

十四五上海如何强化“四大功能”?吸引全球科创人才

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上海将如何强化“四大功能”?25日召开的这次重要会议划出重点。

11月25日,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全会指出,要着力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锻长板、补短板,抢先机、求突破,抓联动、促整体。瞄准前沿、弯道超车,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撒手锏”,提高在世界生产网络、国际市场体系中的话语权。实施更大力度的人才引进计划,打造国际一流人才高地。盯牢差距、持续用力,补齐发展受制于人的创新短板、制约活力动力释放的环境短板、影响生产效率和治理效能的制度短板。在起势之前落子布局,在定局之前抢先成势,布局打造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始终把牢功能转换和能级提升的战略主动。“四大功能”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要注重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抓好载体、打造平台,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打造“撒手锏”

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科技创新是重中之重。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在今年8月的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上海市委委员、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刘岩说,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上海要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要补齐短板,加大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和投入,努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在他看来,提高创新能力,最重要的还是人才。“要充分认识人才在未来竞争中的极端重要性,以超前的谋划,创新的思维,灵活的举措,加大对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及其团队、青年才俊的引进力度。”

近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项目通过国家验收。该项目经过5年半的建设和精细调试,建成了我国首台X射线波段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并成功地研制了射频超导加速单元。装置位于浦东新区,将与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上海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组成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设施集群的核心,成为我国光子科学研究的国之重器。

目前,全球建成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仅有8台,其他7台分别位于德国(两台)、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和瑞士。以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为基础,建设的我国首台X射线波段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将为我国开展能源、材料、生物等领域科学前沿问题的探索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也为我国继续开展自由电子激光新原理的探索和验证、关键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验平台。

不只大科学装置。数据显示,近年来,上海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加大,市财政科技投入呈增长趋势,其中2016—2018年,市财政科技支出分别为341.71亿元、389.89亿元、426.37亿元,年均增幅11.7%。

2019年上海科研人员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自然》《细胞》上发表的论文数占到全国的近三成。上海在国家科学技术奖方面,连续4年获奖比例超过15%。其中,自2003年以来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今年5月颁出的2019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就有43项自然奖获奖成果,领域较为集中的是信息科学(9项)、化学(8项)、材料科学(7项),物理、天文、数学和力学等基础学科共11项,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自然奖获奖成果源自破解现实发展中的科学急需。

吸引全球科创人才

《2020年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显示,上海年度排名位居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百强城市第12位,比2019年上升4位。对比全球其他科创中心,上海还有需要加强的方面。

按照规划,上海今年要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而科学家的聚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区域的科技创新水平。

11月13日,上海举行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主题的“专家会诊”,听取了市科委关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以及上海科创办关于上海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建设情况和张江科学城“十四五”规划后,多位院士专家和企业家,为打造上海“自主创新新高地”出谋划策。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说,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要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往“科技、产业、金融三结合”方向发力。上海应加强高端产业的战略布局,不能等某个产业成熟了再布局,而要有前瞻眼光。他认为,如果到了2035年或2050年,我们的高等教育可以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到上海来学习,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张江实验室主任、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儒新院士说,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一个国家战略交给了上海,建议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中进一步做深。“我国提出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就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上海应大力发展能源科学。”在他看来,现有的人才政策比较聚焦在“领军人才”,而对于尚未成为杰出人才的青年的培养和支持力度还不够。

中科院脑科学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院士说,上海目前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位列“第二方阵”,要进入“第一方阵”,关键在于国际人才的集聚。“上海要成为国际人才集聚地,特别是要成为青年创新人才集聚地,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科研平台和生活环境。”在他看来,教育是创新的源头,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一定有好的大学,年轻人来到这里受教育然后留下来。

上海正在加速吸引全球科创人才。

11月8日,科技部(国家外专局)发布了2019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结果,上海排名第一,实现“八连冠”。

就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杰·科恩伯格(Roger Kornberg)在开幕致词时表示,科学无国界,各国科学家、研究机构在应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方面作出的努力,必将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的典范。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将深化与上海的全方位合作,依托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和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平台载体,邀请各国科学家来沪参与并开展前沿科学研究、贡献智慧力量。

23日,上海市公开了近日印发的《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下称《办法》),相比以往的《试行办法》,此次《办法》中将引进人才分为了高层次人才、重点机构紧缺急需人才、高技能人才、市场化创新创业人才、专门人才和其他特殊人才等五大类,并对相应条件作出了修改。

比如,《办法》中对重点机构紧缺急需人才的评价标准,与以往规定相比更加梯度化,除了重点机构紧缺急需的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创新团队核心成员等核心业务骨干外,重点机构所需的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的人员今后也可以申办本市常住户口。(金叶子)

关键词: 全球科创人才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