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看天下 > 正文内容

生物多样性大会召开在即,用自然种源守护共同家园

10月8日,《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发布,这是我国首次以白皮书的形式,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和经验。同天22点30分,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片《共同的家园》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讲述了中国积极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公约、致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动故事,共享中国生态治理经验、中国生态文明思想。

内蒙古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现代种业工程,大力发展现代草种业,把内蒙古建成中国草种的资源库。”呼和浩特市积极响应自治区政府号召,启动“草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等重大科技专项,围绕草种做文章,推动内蒙古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联合本土种业科技企业蒙草集团、小草数字生态产业公司,提供种源定位、数字溯源、种植导航、用数字技术统筹“采育繁推”全程管控,构建起北方特色乡土种质资源体系,收集存储乡土植物和农作物4.2万份,分布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巴彦淖尔、呼伦贝尔、阿拉善、锡林郭勒等地。

在西藏、青海、陕西建成高海拔植物、高寒植物、三秦乡土植物等专项种业研究中心。在呼和浩特的 “小草诺亚方舟” 种业中心保存着乡土植物种质资源1.2万份;在巴彦淖尔的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储存着特色农作物2.5万余份;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阿拉善等地存储着适宜该地区的耐寒、耐旱种质资源基因样本。种质资源体系的建设共同为北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草牧业发展提供着充足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种源 自然 守护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