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机构分析 > 正文内容

宏观经济展望:后疫情时代的问与思

这次疫情引发的全球衰退,充分暴露了不同国家不同方面的软肋。与 2008年经济危机不同,当时是金融体系的危机,而这次,病毒的无差别攻击,重挫了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供需两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内外需、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场,全都未能幸免。疫情给全球都造成了损失,据世界银行数据,今年全球 93%的经济体都陷入了衰退,为 1871 年数据公布以来最高值。

image

衰退中经济体所占世界经济比例(1871-2021 年)

此次疫情,中国首当其冲,也率先以更快步伐走出了危机。我们认为,此次经济衰退中,相较于其他新兴市场和部分发达市场,中国经济韧性更加凸显。除中国外的新兴市场因医疗基础薄弱而遭受重创。那些严重依赖外贸、旅游业和汇款的经济体,经济结构不均衡,也就更加脆弱。而那些双赤字(经常账户和财政账户)严重的国家,在资本出现外流时,则更易受金融市场扰动的影响。与此同时,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出口国受到资产价格大跌的冲击。新冠疫情给许多新兴市场都敲响了警钟,他们必须做出调整,再度平衡自身经济。稳固的中国经济根本就不应该跟这些发展中国家相提并论。

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结构更平衡,医疗系统也更先进,因而抗冲击能力更强。尽管发达经济体 GDP 出现急剧收缩,但主要原因在于疫情下经济活动骤停,而非像新兴市场所暴露出的那些结构性问题。对于发达经济体,此次疫情会造成更小的永久冲击,相反,或许还会给其经济注入长久的创新活力,例如远程办公、自动化和物流进一步升级,以及线上消费加速渗透等。与此同时,中国也正迎头赶上,加速创新经济发展。当然,发达经济体也非无懈可击。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盟和日本 GDP增长一度停滞。2008-2019 年间,日本经济几乎无增长,欧盟仅增长 24%。同期的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增长最为强劲,增速达 46%。但与中国同期310%增速相比,仍相形见绌。经过这次疫情冲击,欧盟和日本经济基本是打回十年前的原型。

适者生存:大浪淘沙,玉汝于成。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向世界证明,其经济和政策应对较预期更加强韧。当前,众多发展中国家仍受困于不断攀升的确诊人数和资本外流,经济刺激政策也捉襟见肘,而此时的中国则更加出众。疫情下,中国政府维持长期增长潜力从未止步,反而加速了进程。我们预计,到 2028 年,按名义美元计,中国GDP 将超越美国,而按购买力计,中国自 2014 年就已实现超越。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市场一般认为内需会比外贸复苏快,我们倒是觉得中国贸易增长有机会好于预期。同时,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和服贸逆差下降将推高项目盈余,直接支持 GDP。我们估计中国出口甚至会提高市场份额,这次疫情不单不会加速全球产业链从中国移走,反而更加巩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国内市场,收入效应、财富效应、储蓄率的综合作用下,消费需求将缓慢恢复。政策主导的投资需求将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

中国金融热点

在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我们预计人民币短期对美元有升值空间,但美国大选、中美关系及第二波疫情的可能性,有机会让美元在四季度再度走强。金融政策方面,我们提出了五大原因说明中国不需要“财政赤字货币化”。

各国经济复苏的差异化

面临经济重启,经济体本身的韧性和创新力将决定复苏的速度和质量。相较于新兴市场,发达市场会较快走出经 济萧条。疫情在发达市场已被有效控制,而新兴市场在下半年暴发疫情的风险较高。发达市场的居民流动趋势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更多的刺激措施和更低的赤字水平使发达市场拥有更强的经济韧性,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因疫情导致的经济模式改变。

影响世界经济的外部冲击

疫情和蝗灾冲击了主要粮食出口国,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再一次笼罩农业出口大国——阿根廷。全球粮价上涨将影响新兴市场经济复苏并导致粮食危机。发达国家央行普遍将利率降至 0.25%,以至于市场开始忧虑负利率会否出现。虽然讨论会持续,但负面效果会让央行望而却步。美国大选前的中美关系会成为另一个不稳定因素,疫情的暴发为中国履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平添许多困难。

关键词: 宏观 经济 后疫情时代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