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访谈 > 正文内容

张鹏:上市公司要不要炒股?

A股上市公司炒股这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炒股收益大幅增厚业绩者有之,踩雷导致业绩巨亏者亦有之。然而,对于持有它们的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在主业之外炒股,通常会意味着一个非常大的业绩波动风险暴露,不能不引起投资者高度警惕。

一方面,股票市场受宏观经济和流动性环境、上市公司盈利、投资者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如果投资主体自身欠缺专业性的话,尤其在一个震荡分化的市场环境里,投资本身具有高度的不确定风险;另一方面,炒股也不是一般上市公司所擅长的领域。如果在平台和投研上缺少专业的设置和配置,在投资行为上很难摆脱散户化的思维和手法。

当然,这并不是说上市公司不可以跨界投资其他上市公司的股票或股权。一家上市公司能为股东、为自己创造多少价值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在当前创造的价值量;另一方面,是它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如果上市公司既着眼于当前,更着眼于长远,围绕增强自己核心竞争能力和长期盈利能力来做好投资,就是加宽自己“护城河”的正确行为。

颇为遗憾的是,不少上市公司就是单纯地在二级市场炒股,有的甚至主业不兴、副业挺旺。如果上市公司没有在战略上考虑“炒股”的价值,即便它在主业上有着很宽的护城河,由于其自身业绩与其他上市公司股票表现直接关联起来,尽管短期不会缩窄其原有的护城河优势,也将从趋势上降低其整体竞争优势,会损害它的长期盈利能力。

上海某只股票曾经是一只很耀眼的牛股,在主业上很有特色,也让很多投资者引以为傲过。知乎的一本书《金钱有术》上有作者专门介绍炒股成功经验时就是介绍它。然而,这只股票已经好景不再,收不住自己的手去炒股产生了较大的亏损,导致一季报业绩变脸。我们说一个人前后变化很大是判若两人,这家上市公司真是判若两股。

客观来说,一时的盈亏很难讲对错。彼得·林奇说过,“你买的股票涨了,你不一定就是对的;你买的股票跌了,你不一定就是错的。”所以,那些炒股赚到钱增厚了业绩的上市公司也不要太得意,股票涨了也可能长期来看买错了股票。炒股亏到家的上市公司也不一定就是错的,可能是买在了高点或抄底抄早了,长期来看有可能是一只好股票。但是,从信息披露的时间节点上来说,确实产生了业绩亏钱的结果。如果你是它的股东,此时正在承受着股票价值大幅缩水、公司业绩上涨无望的痛苦,还会认为上市公司在炒股上的所作所为不一定是错的吗?恐怕不会,你会认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早已分散了注意力不务正业,偷鸡不成蚀把米。

什么样的上市公司才是一家好公司?或者说什么样的股票才是一只好股票?其实就是一句话,长期专注核心竞争优势,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不走捷径。而那些心飘手乱动的上市公司,建议投资者还是躲得远一些吧。

(本文作者介绍:供职于阳光私募,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关键词: 张鹏 上市公司 要不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