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基金 > 正文内容

【投资逻辑】稳增长板块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期市场表现回顾

市场情况来看,地产、银行,包括建材也起来了,基建整体的表现也可以。短期来看,整个市场的主线还是围绕在稳增长相关的板块中,而且稳增长的投资逻辑今年越往后看会越顺。因为一季度、二季度一系列的经济指标,尤其是地产相关的经济指标有可能还会维持一个比较坏的情况,但是到了三季度,本身地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大幅下行,今年三季度左右有可能地产同比能够逐渐回正,二季度左右有可能环比能够逐渐转正了,这里面包括一些开工数据、竣工数据、房地产投资数据等。

在这种情况下,下半年,包括二季度稳增长相关板块的投资价值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今年整体市场行情不是很好,包括去年很多热门的板块,像半导体芯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很多都是2019年以来连续三年表现很好的板块。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很多投资者也担心这些板块,而且今年又恰巧出现了比较大幅的下行,这些板块在反弹的过程中抛压还是比较大的。

机构去年在稳增长这一块的持仓是比较薄弱的,今年也有一些机构把仓位调整了,但是目前还是处于一个持仓集中度比较低的方向。

3月31日就和大家聊一下稳增长板块相关的投资机会,第一是稳增长涉及到哪一些板块?第二是各个板块内部的投资逻辑,最后再和大家聊投资节奏的问题。因为投资逻辑相对比较简单,其实投资中最难把握的还是节奏,我知道逻辑比较顺利,但是目前估值水贵还是便宜?从节奏的角度来看,业绩什么时候能够好转?从市场表现来看,业绩好转了,有时候市场也不一定能够接受,可能市场会觉得是一次业绩,以后行业长期可能还要走下坡路,在这种情况下股价不一定有很积极的表现,所以后面再和大家简单聊一下结构的问题。

二 为何“稳增长”要看基建和地产

稳增长如果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稳定整个GDP的增长速度。如果从更全面的角度解读的话,应该会涉及到稳定经济的增长,最主要是稳定民生、稳定就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稳增长主要涉及到的二级市场板块其实就是地产产业链和基建,无论目前整个社会层面,包括房住不炒等等对于地产会有很多偏负面的预期,或者是有偏负面的大量事实存在,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地产在全国的GDP经济增长构成里面占比仍然很大,尤其地产不只是涉及到房地产本身。地方政府的大量支出收入来源是政府基金的收入,而政府基金收入里面占比最高的一块就是土地出让金。其实地产不只涉及到我们一下子想到的开发商拿地盖房子,还涉及到政府投资的能力,因为有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是土地出让。另外,盖房子还涉及到大量的上下游,包括建筑材料,水泥、钢筋,建成之后涉及到防水、管材、石膏板,后面还有家电、家具、洗衣机、空调、冰箱、抽油机,沙发、床、柜子等等,产业链非常长。

另一方面,它能够带动的就业人口数量很多。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地产可能不行,对整个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产业链太长了。这里对产业链的从业人员,包括企业受到负面影响之后,也会进一步影响到这些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从而对整个经济都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偏负面影响。

虽然我们目前大的政策方针第一就是要贯彻落实房住不炒,希望大家不要有房价能够无限涨的预期,尤其是后面还有房地产税的不确定因素。我们看到目前大多数人已经不太有房子能够永远涨的预期在里面,政策调控的目标已经实现了。另外,三条红线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肆意扩张,或者以高杠杆的方式进行扩张的势头也得到了遏制,尤其是大家看到很多民营企业,包括香港上市的几个公司现在在债务问题上都出现了一些困难,有一些债券到期都没有还款,还本付息要通过展期方式或者是其他方式还给债务投资人。

目前,客观来讲地产已经是控制得比较严的行业了。但是如果今年想要实现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到的5.5%GDP增速预期,地产是不得不出现一些边际上的放松的。当然,大的框架是不可能违背房住不炒大原则,以及央行制定的三条红线融资方面的原则,但是还有很多细节是有可能得到一些放松。在这种情况下,地产产业链本身去年已经进入了大量的负面预期,越往后看胜算是越高的。

为什么说稳增长今年主要看基建和地产呢?大家可以看一下GDP的构成,三架马车,就是所谓的投资、消费和出口。首先看出口,其实2020年以来,我国的出口一直维持了很强劲的增长。这个增长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内部原因,因为2020年以来疫情控制得很好,所以在全球产业链出现了很多负面冲击的时候,国内一方面疫情控制得比较好,另一方面是产业链相对比较齐全,工业比较齐全,我们变成了全球的一个商品供应商。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出口的企业,虽然销量大幅增长,但是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运费也在上涨,不一定赚到钱。但是从全口径角度来讲,2020年以来出口贡献了国内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地产出现非常快速而且剧烈的下滑情况,去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出口的大量增长来稳住,这是我们内部的因素。

外部的因素,2020年以来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了极度宽松的,也就是所谓的大放水。除了大放水以外,以美国为代表的这些国家不但有货政策,还有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当时特朗普在税收方面的一些措施,更主要的是直接去补贴消费者,美国通过发放消费券或者现金的方式补贴消费者,或者是在新冠阻绝了大家的收入来源情况下维持住消费。但是还有极度宽松的货政策,你也很难说是维持消费还是刺激消费。总之,2020年以来,全球的极度宽松货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趋使了全球货总需求不断增加。

在内部、外部双重因素下,2020年、2021年我国的出口增长很快。但是今年这两个积极因素有可能都会出现负面反转,一方面是美联储从3月份已经开始进入到加息周期里面,未来对全球总需求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冲击。目前美国、欧洲的通胀其实对它消费能力的影响都很大,所以全球总需求可能有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我国产业链的比较优势也在逐渐丧失,目前上海,包括深圳、吉林和全国的很多其他城市,奥密克戎毒株的流行对我国目前现有的防疫手段提出了比较大的挑战。欧美很多国家因为已经逐渐实现了群体免疫,牺牲了大量的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群体,实现了群体免疫,现在欧美很多国家已经全面放开。全面放开之后,国内的产业链方面的优势也会逐渐丧失,所以今年出口方面是有压力的。

我们再看消费,第一是消费本身不是短期能够实现刺激的门类,除非是像美国一样直接发现金或者消费券,短期也看不到这样的政策举措。消费短期内很难刺激,而且消费长期来看是居民收入水提升了,消费水自然能力提升了,消费总量也会扩大。但是疫情以来,中小企业面临的各种各样偏负面问题,包括去年地产以及其他产业链的负面问题,目前中小企业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客观来讲,今年的消费压力也很大,尤其是今年一季度的时候在全国很多地方爆发了疫情,元旦、春节等等其他节假日的出行,包括消费数据相比2020年、2019年都出现了一定的压力,主要是对比2021年,因为2021年相对是疫情控制得还不错的年份。

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年消费也有压力,出口也有压力,如果要稳增长的话,只能靠投资投资又分为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和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很快,企业中长期贷款从去年11月以来,信贷政策出现了比较大的调整,信贷额度,包括商业银行都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发放贷款,今年银保监会、央行都提到了需要以银行为传导的重要工具,相当于压着银行去放贷。去年11月以来,整个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长速度其实是不太尽如人意的,这也客观地反映出制造业投资的景气度不是很高,毕竟目前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很快。另一方面,居民的消费能力受到疫情很大的负面冲击,原材料价格很难传导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扩张的意愿不足,至少今年想要帮上太大的忙也比较困难。把这些都抛去,其实只能看基建和地产。

三 地产产业链的投资逻辑

地产大概率一季度会是一个比较大的下滑幅度,因为地产本身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出现比较大的回落,它的回落是有惯的。另外,我们看整个地产的调控政策,我们了解到去年10月的时候,很多城市在居民房贷的管理和控制上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改善。大家如果在去年二季度、三季度买房,就会发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第一是贷款很难批下来,第二是贷款批下来的时间很长。但是从去年10月份开始,很多银行对居民房贷这一块的管理就出现了比较大的放松,去年12月,包括今年商业银行对居民的房贷审批是非常积极的,而去年三季度的时候很多商业银行房贷都没有额度了。无论是额度总量还是房贷批复时效上,今年都批得很快,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改进。

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产业的因城施政的措施,包括今年广东房贷的利率水其实实质上已经出现了下调,有几个商业银行LPR的加点点数下调了。另外还有一些城市在限购、甚至在贷款的限制上出现了偏积极的措施。

其实大家本身可以理解,作为地方政府肯定是希望房地产市场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毕竟它有一块很大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土地出让,所以地方政府本身是有动力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其实有大量城市已经出现了很多房地产政策的调整,而且这些调整目前还没有看到纠偏或者走回头路的迹象。对于居民购房意愿,以及居民购房资金的支持,包括各个地方的政策上,这一块基本上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放开。

目前地产主要是几块,一块是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能力,到目前为止仍然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尤其是民营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能力。因为国内大的开发商里面的国有企业占四分之一左右,四分之三左右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里面相对杠杆率低一些的公司还好说一点,杠杆率稍微高一点的公司获得融资的能力仍然比较低。因为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目前它们对于地产商的信贷风险偏好是很低的,毕竟从去年开始很多头部百强,甚至前十的地产公司出现违约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从商业银行的角度也不敢给一些存在经营风险的企业贷款,这一块仍然有比较大的压力,包括发债。

还有一个是对于预售资金的监管,各个城市的管理力度不一样。我们了解到有一些个别城市管理非常严格,有可能所有的预售资金都在监管账户里面不许动用。正常来讲,一般是预售资金拿到之后留足用于建设的资金,剩余的余量可以拿出去,资金可以灵活去使用。说白了,如果预售资金不能使用的话,其实预售制度对地产企业也就失去意义了,没有必要再搞预售了,目前有一些城市对于预售的监管是比较严格的。大家可以看到,今年整个房地产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拿地的意愿仍然比较低,这是几个目前为止比较偏负面的因素。

另外一个是居民的加杠杆意愿。银行目前是希望居民做房贷,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居民的房贷是很优质的资产,既有抵押物,而且利率水也不算低,这个和国外对比大家心里都有数。但是从去年11月开始,社融信贷出现拐点之后,居民的中长期贷款11月出现了一波爆发,12月数据以及今年1月、2月的数据都不理想。目前大多数的分歧都集中在这里,其实大家都不怀疑政府稳增长的意愿,大家怀疑的是到底有没有能力,尤其是居民端还有没有加杠杆的能力和意愿?所以这个板块一直起不来。但是大家看到这个板块也感觉有点跌不下去,包括地产,正好有朋友问涨幅已经不少了,这个位置还没有价比?我个人理解是这样,要一分为二去看待。

第一,我们看房地产指数,其实最几天成交额出现了大幅的放量,另外是它的整个涨幅也比较大。如果看指数的层面,其实涨幅是挺大的,但是看个股层面,很多机构持仓的个股涨幅不是很夸张,而且它的成交量也没有出现太明显的异常。其实主要出现异常的还是原来一些中小市值的地产个股,这里面大多数都是在去年政策中受到了极大杀伤的,本身又是民营企业,杠杆率水又比较高,经营上或者是公司治理上,或者公司的基本面上存在一定的瑕疵。去年其实已经跌得很惨了,今年借着这波地产的机会,也出现了一些涨停或者是大幅上涨的局面。

我觉得这个要一分为二去看待,对于一些龙头企业,尤其是偏国有企业,这些目前的估值水仍然不算高,估值修复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有一些市值比较小的公司,这里面可能有一些活跃资金在里面做博弈,这些可能就要小心一些,因为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说它未必好,如果达到这样一个市值,有可能已经计入了政策全面放开,居民又有意愿加杠杆,计入了很多积极的预期,但是最后未必有这样积极的预期。但是地产的龙头公司,反而对它们来说是一次供给侧改革,有点像2016年在钢铁、煤炭等领域进行的供给侧改革,这些龙头的地产公司未来能够进一步地扩大它的市场占有率,尤其是一些资产负债率不高的公司,反而是它们逆势扩张的机会。另外,未来还有很多打折并购的机会在里面。

我这几天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逻辑,有人提到,毕竟上海市目前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疫情,之前深圳也出现过新冠的爆发。这两个城市本身在国内的经济占比里面是比较高的,所以现在很多人也在提到一个想法,说上海市如果比较长时间,未来在一到两个月新冠的势头仍然没有遏制下去,对于居民的出行,正常生活仍然采取一些限制的措施,尤其是现在对于很多企业已经出现了限制的措施,包括物流,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不只是上海,涉及到其他城市,像苏州、无锡,再往南的湖州等城市的物流也已经受到了比较大的偏负面影响,大家看一些物流企业的股价也能够看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对经济偏负面的影响很大。如果疫情继续持续下去,很多人就在赌,地产会不会有更加宽松的政策?这里面有这样的一个博弈层面在。

短期来看,我觉得目前地产这一块,尤其是一些中小市值的个股,我觉得已经到了一些博弈层面,这里面短期看基本面的意义已经不大了,更多的反而是看上海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有可能地产这一波大的机会就差不多了。但是这里面的原因是因为目前短期的涨幅太大,如果从整个指数的层面,或者是空间的层面还是有比较大的机会。我们看下半年一些龙头公司的基本面,可能就真正可以看到改善,毕竟去年四季度地产的经营业绩是比较差的,今年一季度有可能更差,今年二季度可能会稍微好转一些,和去年四季度差不多。要出现真正经营业绩的好转,有可能要到今年下半年,包括一些其他的产业链上的公司,像建材、家具家电,所以当前这个时点如果看好地产修复的话,可以关注一下建材,还有其他上下游的家电、家居,因为这些股价还没有很充分的反应。如果把地产视为一个龙头,龙头有比较大的空间,其他的产业链上的标的和公司也会出现补涨的机会。

中长期来看,我们对于地产整个产业链都是比较看好的。当然,我个人觉得可能涉及到的产业链上的基本面会更好,比地产本身会更好,比如建材。因为建材里面大概一半是传统的建材,包括水泥、玻璃等等,水泥供给侧改革更早,从2014年、2015年就开始了,应该是供给侧改革受益的行业。水泥板块从2018年到2020年,已经连续三年大牛市了,当然这三年整个地产的需求还是在持续增长的,再往后看,地产总量的需求有可能下滑,所以逻辑可能有一些差别。整体来讲,水泥已经过了好几年的好日子了,整个ROE资本回报率非常高,而且全国范围内市场占有率提升了。

我们今年的煤炭、钢铁等碳中和、碳达峰相关的板块都可以参考一下2018年、2020年的水泥,面临的机会主要是供给基本完全受限,或者是严禁新增,减少供给的状态之下,总需求还在每年以比较小的幅度增长,但是整体来讲还是增长的。产业内部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头部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其实地产公司也有相同的逻辑,也是一种供给侧改革,这是供给侧改革对于头部公司都是受益的。

目前水泥、玻璃这些传统建材头部企业,前五家公司全国范围内市占率已经在50%以上,水泥更高一些,甚至要达到接60%。而且这两个本身都是短腿品种,因为水泥又怕潮,存放的时间短,所以运输半径很短,陆运可能就三四百公里,水运最多五百公里左右,所以基本都是区域公司,你看它的区域内部的市场占有率其实要更高。市占率高了以后,很多企业对于价格的溢价能力是非常强的,包括玻璃也是这样的。

建材整个行业的基本面是不差的,消费建材的基本面是比较好的,有点类似于成长股,不完全是周期股的成长逻辑。包括防水、涂料等等建材,这些都是在一个市值几百亿到千亿的赛道里面,但是这个赛道的初始状态是鱼龙混杂,充斥着假冒伪劣的产品,质量标准不那么高的水品。以防水为例,一方面是住建部颁发了很多很严格的措施,包括去年成都市对于防水的一些要求,当然也不是新要求,我印象中2016年、2017年住建部对于防水材料的要求,这个是主管部门的层面。另一方面是对于地产商来讲,它也发现防水做不好对于企业口碑,对于产品力都会出现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也希望采购一些质量比较好的产品。这种产业内部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导致在这几个细分行业里面强者恒强,杀出了一些龙头公司。这些龙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提升很快,尤其是这里面有一些防水,现在还和做屋顶的光伏面板有关,防水一方面是需求有扩张,另一方面是龙头公司市长占有率出现了快速的提升,所以成长是比较强的。

如果看这些产业链上的公司的话,我个人觉得建材的投资逻辑比地产好一些。只不过地产是逆境反转,反转幅度是最大的行业,因为毕竟所有的悲观预期都已经打进去了,已经连续跌了好几年。建材因为水泥的关系,其实已经涨了好几年了,在相对位置上不同。但是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可能建材板块的基本面更好一些,而且建材去年四季度的时候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下行下行主要原因是因为去年所有的事情对它都不利,包括原材料价格上涨,地产下半年出现了快速大幅的下行,需求也下滑,地产一些龙头公司资金链还出现了问题,建材作为上下游的现金流也出现了问题,所以去年应该是建材所有负面事情都遭遇过一遍了。

今年往后看,第一是地产会看越来越好,所以它的需求现金流会改善。另一方面,它的成本PPI整体今年还是下行的,虽然因为一系列原因,包括地缘政治冲突下行速度没有那么快,但是方向上PPI是往下走的。今年建材也是基本面向上的一年,但是节奏可能和地产差不多,甚至比地产更滞后一些,今年整个建材板块一季报压力很大,可能比去年四季报压力更大,二季报稍微好一些,和去年四季报差不多,再往后看,今年下半年的业绩基本上就会出现改善,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节奏。

四 基建产业链的投资逻辑

基建的主要投资逻辑就是上半年会很厉害。因为基建本身就是一个在增长出现困难、出现瓶颈时候逆周期发力的工具。因为地产虽然总量更大,但是它涉及的产业链和具体干系人也很多,包括对于居民的地产贷款已经放开,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居民没有加杠杆的意愿,或者居民的杠杆率已经很高了,没有加杠杆的能力。另外,居民的地产需求问题解决之后,还涉及到地产商的预期,去年受到了这么大负面压力和冲击,今年地产商哪怕现金流改善之后,他自己还有没有意愿拿地加杠杆?包括地方政府,包括住建部、主管部门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尤其是在房住不炒大背景下,所以这个时候要避免出现一个过度的反向预期,反而变成大家又要炒房子了,这又是我们不可能愿意看到的事情。

地产虽然是今年最主要的方向,但是它客观来讲短期内想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也比较大,地产想短期内同比转正,开工、竣工好多都是两位数的下滑,直接转正是很难的,大概率要等到下半年,甚至要等到三季度左右,可能才会出现基本面的转折。所以现在更多的还是去预期,包括有投资者问涨幅已经不少了,因为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没有看到基本面的改善,更多是基于基金本面的改善预期在里面做交易。但是本身周期板块就有这个特点,不可能等到基本面改善了才买股票,这个时候股价早已经涨起来了,周期股股价低点往往是业绩最差的时候,这个时候不断地有资金在里面博弈基本面反转的预期。当然,你事后看可能有人博弈对了,真正在基本面最差的时候买进去了,其实这里面早已经有无数人抄底的时候买进去,在里面不断地博弈基本面的反转。但是我们给大家讲过,这个节奏很有可能是下半年会出现比较大的改善。

目前站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的时点,当前地产产业链的配置价值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正常情况下股价都是领先于基本面,有时候领先一个季度、两个季度都有可能。

还有就是基建,基建是逆周期发力的主要工具,最开始和大家聊过今年消费、出口消费的全年压力都比较大,尤其是出口有可能前高后低,这样一季度出口还能帮上一点忙,但是一季度地产的下行压力非常大。客观来讲,一季度、二季度的地产下行压力仍然都很大,如果要靠发力的话,只能靠基建。

基建主要看几点,第一是资金来源,看有没有足够的资金。第二是看有没有充足的项目。其实基建从指数层面,从2015年以来已经连续跌了好多年,一直跌到去年,中间没有出现过太大的机会,更多是季度级别的反弹机会,大趋势上基本都是向下的。主要原因是从2016年到2017年左右,整个基建投资占GDP的占比就已经见顶了,后面基建投资在GDP里面的占比是在逐渐回落的。

客观来讲,这个也和我国的产业转型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希望大力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发展一些高端技术、高端制造业。对于传统的地产,包括基建其实都是希望能够尽早摆脱对这方面的依赖。我们看美国,其实每年基建投资的总量也还是维持在一个比较稳水,不是说基建以后就不搞了,全都搞制造业了,基建就再也没有意义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看国外,这一块始终还有一个体量,只不过这个体量不会很大,更多的是呈现一个周期板块,或者是类价值板块的特征。

今年基建大概率是要发力的,而且不是一个预期,而是一个事实了。资金来源的角度来讲,基建的基金大多数都是地方政府自筹的资金,首先看资金来源,包括预算内安排的资金,今年财政已经表态要进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所以预算内的资金没有太大的问题。另外一块就是银行贷款,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两块大概占20%到30%左右。但是大头还是地方政府自筹的资金,一方面是专项债的资金,还有一块是土地出让的收入,政府基金的收入又和土地出让有很大的关系。今年对于基建有分歧,主要是市场大多数人认为今年基建总量不会太大,原因是大家觉得地产不行,因为地产不行是制约了地方政府的政府基金收入,从而制约了地方政府去进行基建投资的能力。

基建和地产看起来好像没有关系,都是逆周期发力。但是你从资金来源上去看,其实基建和地产也是有关系的,地产如果改善的话,尤其是土地出让收入增加,也会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基建预期。当然这里面偏负面,还有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的问题,最几年严查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尤其是对于一把手很多都是终身问责,所以地方政府加杠杆的意愿不强,加杠杆的能力也不强。很多对于基建不看好的投资者,主要的逻辑是全年的基建体量不会太大。

但是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节奏问题,我们认为大概率是上半年放量,因为上半年的地产压力比较大,所以上半年放出基建的动力是比较足的。上半年的资金来源客观来讲是不愁的,去年专项债大概1.5万亿的结余结转的资金,还有今年专项债提前下发的资金,大概也有1.9万亿左右,所以今年上半年基建的弹药是很充足的。我们再看项目,因为去年主要的问题是很多基建的预算执行进度很不理想,导致去年整个基建投资是过去大概十年左右最低的一年。其实去年基建安排的预算没有用完,有一个原因是去年对于基建项目的筛选比较严格的原因。

这个问题今年也有得到解决,因为去年下半年开始发改委就让各个地方政府去筹划专项债的项目,提前半年储备项目,这个历史上来看储备的时间是最长的,正常情况下一般就是提前两个月左右去储备下一年的项目,所以这一块项目储备比较充足。另外,前一段时间相关部委要求地方政府再进一步上报专项债项目。专项债相关的主管部门,一个是项目审批部门,就是发改委,还有一个是财政部,财政部相当于专项债的监管和具体主管部门,专项债今年的总量是比较充足的。财政部对于专项债的绩效考核要求也很严格,资金到位之后,要求尽快形成实务工作量,如果没有形成实务工作量会影响到相关项目的绩效考核。还有对于项目资金用途的变更,目前也有更灵活的一些调整方法。短期有一些客观原因,某一个项目有可能短期没有办法形成实务工作量,可以通过变更的方式,变更到其他短期能够形成实务工作量的项目里面去。客观来讲,变相地加快了预算执行的速度。

专项债里面,其实很大一块就是基建,因为基建和地产一样,不但能够带来经济的增长,还能够解决大量的就业人口,尤其是地产产业链不景气的情况下,可能有大量的农民工返乡,这里面都涉及到一些就业安排的问题。基建本身修路架桥,包括市政都能够去吸纳或者容纳大量的就业人口,尤其是地产产业链不景气的情况下多出来的就业人口,所以基建本身是既能够稳增长,又能够保就业的目标,而且从总量角度来讲,也是少数能够对冲地产下行的方法。

你说靠新基建?客观来说也可以,但是它们本身的投资体量还是不能跟地产和传统基建媲美的。整体来讲,基建我们主要看好的还是传统基建,一季度上去之后又下来了,主要的问题是一季度整个项目的执行进度不是很快。一季度是涉及到了疫情,包括其他的一些偏负面原因,所以我们看到正常情况下,原来大家觉得一季度基建会发力,目前的情况可能是一季度没有预期那么强,二季度可能会很强。

五 基建和地产的投资节奏

整体来讲,基建目前的情况是上半年的基建力度比较强,下半年反而要再看一些其他的定价因素,包括下半年地产恢复程度,因为地产恢复程度也决定了地方政府是否有充裕的基建投资资金在里面。所以基建更多是上半年的机会,而地产产业链有可能是下半年才会出业绩,地产反而会稍微滞后一些。

短期看起来,地产更强,因为我个人理解确实是大家在博弈,在上海和其他的主要城市出现疫情的情况下,对于地产是否会有一些放松,可能在博弈一些新的政策。但是这是博弈和市场情绪的维度,而不是基本面的维度,如果看基本面的维度,业绩的恢复要到下半年,基建更多是上半年的业绩比较好。

因为3月31日时间的关系,和大家聊得也很多了,3月31日就和大家聊到这里。大家如果对相关的地产和基建感兴趣又不会做选股的话,可以关注我们的ETF工具,因为ETF本身就是投资于一揽子股票,相当于是一个组合形式去分散投资相关行业的股票,它能够充分地分散风险,也起到了一个简化选股,简单、省时、省力、省心的效果,大家如果不会选股的话,也可以关注相关的ETF。

比如看好稳增长可以关注基建ETF(159619)、建材ETF(159745)及联接(A类013019;C类013020)。

当然ETF本身也是一个波动很大的投资品种,所以大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资金安排、资金用途去做好正确的规划。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关键词: 投资逻辑 稳增长板块 投资机会 二级市场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