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基金 > 正文内容

朱雀基金总经理王欢:“二次创业”如何突围?35%员工持股计划

作为曾经的百亿级私募老将,朱雀基金于2018年9月正式获批公募牌照,如今正筹备发行第一只公募产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家公募新兵将如何在愈发激烈的公募行业竞争格局下破局?近日,券商中国记者前往位于上海浦东嘉里城的朱雀基金,对公司总经理王欢进行了专访,期望探寻问题的答案。

换了个赛道,朱雀基金内部用“二次创业”来定义这一转型。展望未来,除了憧憬,更多是那份坚守和承诺。王欢表示,朱雀将延续此前奠定的产业链研究方法,并以公司35%的股权用于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未来,将逐步搭建起权益投资为主,固收与量化为辅的产品线结构。

35%员工持股计划+四大产业链研究结构

券商中国:朱雀基金筹备发行的首只公募产品——朱雀产业甄选有何亮点?

王欢:新产品是偏股混合型产品,有以下三方面亮点:

第一,产品团队沿用合伙制文化理念。朱雀公募现在是二次创业,团队十几年来一直强调共创、共担、共享。创业之初朱雀就采用了合伙的机制,核心团队成员都是公司的合伙人。现在做公募,我们依然坚持合伙文化。朱雀基金的股权结构有35%的比例是员工持股计划,并且承诺在公司成立3年之内到位,公司一直以这个标准推进实施。资产管理行业核心是人,朱雀的理念是“请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出成绩”,以此作为用人标准。十几年来,整套文化理念已经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在公募将继续沿用。

第二,在投研方面,我们根据自身的能力圈和国内经济结构、资本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重构研究和投资架构,强调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企业。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将单个行业置于产业链中会看更清楚。比如,广受关注的新零售行业,一个传统的研究百货零售行业的研究员未必看得明白,它和互联网相关;一个完全研究线上互联网的研究员也未必研究得透彻,需要大家联动。很多行业之间既互相关联,也可能并行竞争,要多方共同研究。

朱雀将整个研究架构梳理成4个产业链和2个团队,称为“4+1+1”,4包含先进制造、医药生物、大消费、TMT四个产业链,+1是量化团队,另一个+1是固收团队。在研究上,我们着眼于产业链,希望增加前瞻性和深入度,在投资上也是如此。

拟任基金经理张延鹏是公募投资部的负责人,也是朱雀核心成员、老合伙人,在朱雀的体系中工作了10年。我们实行投研一体化,加入朱雀后他一直担任投资经理,多年的投资业绩在朱雀内部处于领先位置。私募和公募基金相比虽然在知名度没那么高,但是在投资业绩等方面是具有竞争力的。张延鹏在2018年荣获了“5年期股票策略投资经理“金牛奖””;他曾担任投资顾问的产品兴业信托·朱雀18期(大消费行业精选)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也曾获金阳光“私募基金五年期持续回报产品奖”。

第三,推出偏股混合型产品与朱雀整个投资风格相匹配。逻辑上讲,私募的仓位非常灵活,可在0-100之间大幅变化。实际上,如果你偏向于中长线投资,对于产业和优质公司自下而上挖掘跟踪并相对集中投资,很难说今天是满仓,明天是空仓。这么多年,经历了多轮牛熊市转换,朱雀低于3成仓的时间很少,高于9成仓的时间也不多。市场过于狂热或悲观的时候,要敢于适度逆向。多年来,我们的仓位主要在50%-90%之间,这与偏股混合型产品匹配度很高。因此,对于组合构建、风险控制等方面,这是在我们习惯的区间中运作,对我们来说做起来会得心应手。同时,作为长期坚持价值投资、追求绝对回报的投资管理人,我们依然会坚持力争在中长期为持有人创造绝对回报,不去追求短期的业绩排名。一方面,朱雀的投资理念与公司文化,以及我们的股权结构,决定了我们能坚持追求持续创造价值的初心;另一方面,大量的数据表明,追求绝对回报,拉长一些时间来看,相对业绩排名也会领先。

固收团队将“配齐”

券商中国:未来在产品线上朱雀基金的规划是什么?

王欢:朱雀是公募基金公司里面的“新兵”,但实际上我们的团队已经从事了多年的资产管理业务,非常成熟。过去十几年,朱雀聚焦权益投资,所以朱雀基金会从权益类资产的主动管理策略起步,未来会扩展到固定收益类资产,适当扩充产品线。

目前,固收团队正逐步到位,后续将打造固收方面的产品线。并且,我们希望固收投资和权益投资有一定结合。例如,转债类的投资本身就是权益和固收的一种混合投资;又如,信用债的投资需要进行产品、公司分析,这些都与朱雀在权益投资上的能力与经验相关。另外,在权益投资中,主动管理是主要部分,量化方面也一直有跟踪研究,在做新的CTA策略。不过,我们的公募业务在起步阶段还是会以权益类投资为主,这是朱雀团队多年积累的核心能力圈所在。

券商中国:朱雀目前在团队配备上情况如何?是否还在继续招兵买马?

王欢:公司现有接近70人,随着业务发展已经提出招聘计划,第一步会向80人的规模发展。按照监管要求,投研相关的部门分为公募投资部、专户投资部、研究部、固定收益部、交易部,共占公司人员近一半比例;接下来是市场条线,负责渠道、机构、产品设计、营销宣传等;再次是运营、监察稽核、IT、行政、财务等部门,基本是一个典型的基金公司的组织架构。我们拿到公募基金牌照后,按照监管的要求,为了防范潜在的利益冲突,私募主体不再做任何证券投资相关的业务。此前,朱雀投资的60多位同事都已经迁到朱雀基金的平台上,前后台也有新增人员,但整体公司框架,尤其是核心团队都是共事多年的同事。

券商中国:私募转公募后,原有的产品怎么迁移或者隔离?规模上是否受到影响?

王欢:朱雀基金的私募业务已经完全搬迁至公募平台,管理规模几乎没有受到损失,转化为专户类产品和投顾类产品。其中,投顾类产品,信托公司是产品管理人,原来聘请朱雀投资作为产品的投资顾问,现在重新聘请朱雀基金作为产品的投资顾问;之前自主发行的契约型私募基金,都与持有人重新签订合同,将其变成公募专户资产管理计划。

券商中国:回过头去看,私募转型公募的想法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这个转型有哪些因素叠加?

王欢:我们在2016年9月递交了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的材料。这一转型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整个金融体系,尤其是资产管理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公募基金将面对更高的合规和监管标准,我们作为一家秉承着规范经营理念的私募,去申请公募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通过审核,意味着公司在治理、运营、合规等各方面都达到更高的要求,更能赢得投资人的信任;另一方面,做公募基金业务是一个大的趋势,从大的层面上来讲,现在中央层面也在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要普惠金融,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财需求。原来私募服务的客户相对比较少,是高端客户;公募则可以为更多散户去服务,这一点和整个国家的金融发展方向是契合的,与国家鼓励的方向也一致。

历经多次牛熊,实现规模飞跃

券商中国:回顾朱雀这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公募牌照对朱雀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前还有哪些关键性的时点,朱雀成功把握住并实现了自身的飞跃?能否帮我们梳理一下朱雀发展的脉络和抓住的几大关键机会?

王欢:私募基金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底线是合规经营。朱雀的发展有如下较为重要的时间节点。

第一个时点是创业。朱雀投资成立于2007年7月,是在市场狂热时,创业外部环境还算不错,但作为新公司,募资并不容易。我们在市场很热的时候创业,拿到钱开始做投资时,指数在5500点,过了一个月,指数是6124点,之后一路下跌,还遇到了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回头看,我们创业不能说是在一个好的时点。但重要的是,在那个时点,团队有创业的想法,有一个酝酿的过程,投资团队希望按照自己的理念、逻辑、风格来做,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第二个时点是2008年朱雀在市场大跌中规避了大部分回调的风险。原因既包括主观的判断,也有一些运气在里面。首先,朱雀的核心团队出身券商资管,当年的资管产品,很多时候都是接受企业机构的委托,包括一些国企,对亏损非常敏感,因此团队一直是以做绝对回报为主,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我们对风险较为敏感,刚创业时也非常慎重。估值方面,2007年很多股票涨起来了,团队觉得很贵,加上美国出现了一些金融危机的苗头,因此我们很谨慎,在2008年较好地规避了风险。

第三个时点是朱雀在2009年市场反弹中抓住了机会。实际上,中国有很多机会,一些上市公司的业务也在稳定发展,但是当时市场氛围差,投资者很悲观。当政府稳经济的政策出来的时候,我们认为市场大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挤掉了估值泡沫,而有些公司并没有被全球金融危机冲垮,因此积极把握了机会。

这几个节奏踩得不错,逐步建立起投资人对我们的信任。2008年规避了市场的系统性风险,2009年又抓住了机会。因此,从2009年到2010年,朱雀快速发展,上了一个台阶;2011年市场形势差,各行业几乎都在下跌;2012年开始进入结构分化,整体上市场是承压向下的。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朱雀而言,2011年我们负收益11%左右,跌幅大概是指数的一半;2012年、2013年实现了正收益。那时候朱雀也做了新策略的布局,量化投资起来了,契合了投资者对市场比较谨慎,追求稳定收益的需求,这是我们把握的一个很好的机会,2012年-2013年规模保持增长。

第四个时点,2014年熊市转牛市的机会,我们对市场判断正确,也把握住了机会。之后,朱雀逐步成熟,后续的发展比较平稳,但在研究和投资的组织架构上,一直根据经济、市场、自身能力圈的情况进行调整,学无止境,不进则退。

第五个时点,是过去这几年,我们总体上更倾向于站在产业链的角度去看公司,希望能跟优质公司一起成长。我们研究和投资的逻辑一直是这样,即选到好行业中的优质公司,伴它一起成长,赚企业成长的钱,而不是在市场中博弈。

2019年将是熊牛拐点

券商中国:作为一家经历多轮牛熊的投资机构,朱雀如何看待2019年的投资机会?

王欢:2018年是熊市,我们讲要珍惜熊市,因为熊市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让没有基本面支撑、不够优质的公司显露出来,同时好公司也显露出来,并且好公司的估值变得更有吸引力。

我们一直坚持相信未来。看长一点,2019年是熊牛拐点,向后看3-5年不悲观。虽然现在内部面临经济转型压力,外部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全球面临经济结构转型,每个经济体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环境上会收紧一点,但是我们不觉得会太悲观。

其次,资本市场历史上是改革的产物,也很有可能成为改革的核心动力。回顾A股市场,真正的大牛市只有两次,第一次是1996-2000年左右,第二次是2005-2007年。未来能否再次出现大牛市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市场上的投资标底是不是又好又便宜,第二个方面货币政策是否支持,第三个方面即资本市场的制度是否完善。未来的市场会走向结构分化,我们很可能会遇到一个熊股不一定比牛股少的牛市。

券商中国:科创板是今年资本市场的最热话题,朱雀将如何参与科创板投资机会?对于这一板块,能否分享投资见解?在选股逻辑上和主板会有不同吗?

王欢:对科创板我们会保持跟踪。我们的投资风格是自下而上的,所以会看这些公司所处行业的情况,以及公司自身的情况。另外,我们关注科创板对于注册制的推动,对于完善信批、审核、退市等资本市场基本制度的推动,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进步。投资的本质是看企业,我们会依照自己的理解,按产业链的逻辑和对企业的估值去评判。估值本身是复杂和多样的,此次科创板给出了一整套估值框架,让我们可以多维度、尽可能精准地去评估一家企业。

券商中国:近年明星基金经理领衔的产品时不时就能创出天量募集的佳绩,一方面是过往业绩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各大渠道的全方位造势。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对于投资者而言,该怎样理性地挑选基金产品?

王欢:第一,作为投资者,首先要有长期投资的理念。大量数据分析显示,基金的业绩战胜了市场。然而,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很多人投资基金没有盈利,是因为匹配没有做好。市场比较悲观的低迷期是认购基金的好时机,但他们没有认购,反而是在市场狂热的时候入场,在市场悲观的时候离场,时点踩反了。判断短期好的时点比较困难,但是对于长期趋势的判断,有时候反而相对清晰。因此,我们做判断时需要把时间拉长,内心要有长期投资的观念。

第二,购买基金从选股变为选人。海外专业机构在选择投资管理人时,遵循五P原则:Philosophy(哲学),即投资理念和逻辑;People(团队),资产管理行业的核心因素是人;Principle(流程),按照规范的流程操作是规避风险、提高胜率的关键因素;Portfolio(组合),组合是否按照流程并体现了投资逻辑,心(感性)脑(理性)口(对外表述)手(实际执行)是否一致;Performance(业绩),如果前面的事情做好,业绩应该会水到渠成。

券商中国:您对公募行业未来发展格局的变化有何见解?

王欢:参照海外的经验,我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具有很大成长空间。一方面,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居民积累了巨量财富,需要管理。另一方面,居民财富在配置结构上需要调整。此前,大家在房地产上的配置较多。现在,随着人口结构、城市化等因素的变化,需要调整。总体来说,对于金融类资产,包括权益类资产的配置需要增加。权益资产的配置是活的,因为我们购买的是有生命力的公司,而好公司会不断成长。同时,我们的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第三支柱也在逐步建立,参考美国公募基金在401K推动下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公募基金行业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当然,基金公司需要做好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发展战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朱雀 二次创业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