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金融动态 > 正文内容

环球新动态:普华永道:区域性银行面临三方面挑战,业务模式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关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0月25日,普华永道发布《区域性银行破局之路——2022中国区域性银行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区域性银行在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占比有所提升,截至2021年末占比达到26.4%,但区域性银行在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具体来看,一是资产规模增速放缓,内生增长转型迫在眉睫。报告指出,资产规模增速放缓成为多数区域性银行面临的问题之一,据统计,2021年仅60%的样本银行资产规模能够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资金需求密集的基建、房地产行业整体融资需求减弱,区域性银行与地方经济保持同频共振,各梯队样本银行均呈现出增长乏力的状态。

二是资产质量下滑问题突出,优质资产获取能力亟需提升。报告显示,2021年,有19%的样本银行不良贷款率超过2%,该比例较2014年上升了9个百分点。且不同梯队的银行均出现了不良率的上升,整体上规模超过5000亿元的第一梯队区域性银行的资产质量优势仍存但较过去有所收窄。

三是净息差收窄,净资产收益率下降。报告指出,利率市场化的演进对各类区域性银行都造成明显冲击,也对银行通过客户经营在负债端获取低息储蓄和资金留存、在资产端对客户进行风险定价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统计,93%的样本银行净息差呈现收窄趋势,2014-2021年,样本银行整体净息差水平从3%左右下降至2%,其中第三梯队中小区域性银行的净息差下降最为明显。

报告还显示,宁波银行、长沙银行等少数银行为高生息资产收益率、低计息负债成本率的“一高一低”模式,这反映了其深度客户经营以及资产负债管理的成果。

从中国区域性银行高质量发展指数来看,2014年至2021年期间,区域性银行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值呈下降趋势,从0.354(2014年)下降至0.263(2021年),仅13%的银行能够穿越周期实现逆势上升,强弱分化显著。

此外,报告结合全部样本银行八年的高质量发展指数表现及排名变化特点,筛选出四类有代表性的银行,分别为“持续领先型”、“稳步上升型”、“高开低走型”以及“低位徘徊型”,总结领先银行的成功经验及表现相对落后的银行的发展教训。

基于对“持续领先型”及“稳步上升型”银行的深入研究,普华永道提出成为卓越区域性银行的四大领域成功要素。一是拥有清晰、稳定的战略主线、战略执行力和战略定力;二是经营特征鲜明,在特定客户、产品或服务上形成优势;三是勇于变革、组织敏捷,以效率和体验构筑护城河;四是高管任职时间较长或继往开来、战略思路有延续性,且具备良好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

同时,报告指出区域性银行的五大破局点,分别是战略规划、业务模式转型、管理能力构建、风险管理提升以及技术与业务融合。

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金融行业主管合伙人张挺表示:“区域性银行应抛弃原先以外在规模为重的理念,转而注重内涵价值,围绕‘基础客户、基础业务’,深耕本地,摸索出一条区别于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业务模式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