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金融动态 > 正文内容

千万元、百万元罚单频现 一季度20家支付机构领罚单

第三方支付领域的严监管持续进行中。4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刚刚过去的2022年第一季度,踩中违规红线的支付机构依旧遭遇了监管的强力处罚,千万元、百万元级别罚单频现,甚至还有3家机构在一个季度内重复领到罚单。

整体来看,相较于2021年第一季度,央行“出手”惩治支付机构频次增加,重量级罚单数量有所增加,但罚单金额有所下降。在业内人士看来,支付领域的市场准入和管理将会持续加强,支付机构也应在合规前提下拓展更多细分业务。

一季度20家支付机构领罚单

根据央行各分支机构公示的罚单信息,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统计发现,2022年第一季度,针对第三方支付领域的违规行为,央行共计发布了23张罚单,涉及到20家支付机构。其中包括2张千万元级别罚单、8张百万级别罚单。仅在3月18日,央行石家庄中心支行便一次亮出8张罚单。

23张罚单中,共计产生15张“双罚”罚单,即相关违规业务负责人也一并被处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和责任人受罚等两类情况在内,20家支付机构合计被罚金额超6545万元。

与上年同期的16张罚单、罚单金额超8832万元相比,2022年第一季度罚单数量上升,所涉的支付机构数量增多,罚单金额有所下降。

本次所涉的20家支付机构中,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动优势”)、开店宝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店宝支付”)和银盛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盛支付”)两次被罚,银盛支付更是领到了年内至今为止的最大罚单。

联动优势在2022年1月遭央行营业管理部重罚608万元,公司时任总经理黄蓉被罚20万元。随后,其河北分公司在3月被罚77万元,时任河北分公司总经理孙浩被罚5万元。开店宝支付则是在3月连续领到了2张罚单,包括负责人在内合计被罚92万元。银盛支付则是在1月被责令限期整改、罚款9万元后,在3月再度被罚2245万元,公司董事长陈敏也被罚款44.9万元。

在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看来,第三方支付是很多网络诈骗、洗钱违法行为的通道,针对支付市场的各种乱象,从2015年开始,央行严控了支付机构的市场准入,出台了备付金、分类监管等办法,同时加大了非银支付违规行为行政处罚的力度。

“随着些年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支付领域整体合规程度有所提升。2022年第一季度,支付领域虽然罚单密度比较高,但总金额下降。这一结果显示出在监管加强的背景下,支付领域特别重大的支付违规事件在减少,但数量依然不减,行业合规问题依然有一定的普遍。同时,‘双罚制’比例越来越高,也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于百程解释道。

收单、反洗钱成违规重灾区

另从处罚类型来看,相关支付机构所涉的违规事宜,主要集中在收单业务和反洗钱方面。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商户管理规定、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也是罚单违规事宜中的高频词汇。

在3月17日央行济南分行连续开具的4张罚单中,开店宝支付等4家机构违规类型均包括违反特约商户实名制管理规定。在银盛支付、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领到的千万元级别罚单中,也均出现了“客户身份识别”方面的违规行为,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等。

对于相关支付机构罚单所涉事宜的整改进度和后续合规安排,北京商报记者也向联动优势、开店宝支付等机构进行了了解,但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于百程指出,两年来,支付违规领域有所集中,收单业务和反洗钱成为重灾区。随着监管方整改、处罚力度加大,此类违规行为所处的灰色地带也将“缩圈”。

央行在2021年1月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对支付牌照采取了分级管理措施,连续2个年度分类评级结果为最低等级将被暂停业务直至吊销许可。总体来看,支付领域的市场准入和管理将会持续加强。”于百程补充道。

而对于强监管下支付机构的发展路径,于百程认为,监管从严,部分中小支付机构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支付业务的未来,一方面是与场景不断结合,与生态形成协同,另一方面是从支付拓展到细分服务,比如商户数字化综合服务等。

博通分析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同样提到,随着产业互联网时代的逐渐来临,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升级都开始提速,大量没有数字化升级经验的线下中小微商户、连锁商户,开始产生对于相关数字化升级工具的全新需求。这一大背景下,支付台们可以借助渠道互联互通的机遇,整合更多的外部资源、场景和服务商,打造更加去中心化的开放台,为有需求的商户提供对应的产品、服务和流量支持,助力商户的数字化升级进程。

王蓬博表示,传统收单厂商则可以有计划地实施业务转型,逐步将业务经营重点转移到切入企业交易环节,为企业赋能数字化增值服务项目。(记者岳品瑜廖蒙)

关键词: 百万元罚单 支付机构 第三方支付领域 市场准入

标签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