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银行 > 正文内容

金融机构应积极推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 全面优化老年人金融服务

人脸识别作为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被广泛运用于金融领域,消费者在享受人脸识别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10月11日,上海银保监局发布关于防范人脸识别技术使用风险的消费提示,提醒金融消费者,要做到“人脸识别有了解,生物信息应保护,手机操作莫予人”。

上海银保监局举例说明,马先生65岁的母亲不熟悉手机操作,经常让保姆张某帮忙。一段时间后,老人告诉马先生当月商业养老保险金未到账,马先生随后去保险公司查询保单,发现保单已被质押,目前现金价值已经归零。马先生与保险公司沟通调查,发现保姆张某以帮拍照名义让老人通过人脸识别核验,并同时通过操作老人手机获取验证码,突破了“人脸识别+手机号验证”双重防线,在手机端完成了保单质押贷款操作。随后马先生报警。

上海银保监会提示,金融消费者应当认识到人脸识别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十分重要,要像保护身份证一样保护好自己的生物特征信息。消费者如果遇到一些“拍照”场景有摇头、张嘴等特殊动作要求的情况,就应该提高警惕,看清屏幕中是“拍照”还是“人脸识别”。尤其要提高家中老人的警惕心和防诈骗意识,帮助老年人认识人脸识别技术,不轻易配合他人“自拍”。同时,在使用银行、保险等金融相关App时,要注意不将手机轻易交给他人操作,也不要将验证码、支付密码等关键敏感信息告诉他人。老年人在操作金融App遇到困难时,可以前往银行保险机构线下网点寻求帮助,也可以拨打客服热线,通过老年人专属客服、专属菜单等解决困难。金融机构也应积极推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充分考虑老年人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可能面临的障碍,全面优化老年人金融服务,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记者 孟凡霞 李海颜)

关键词: 金融机构 互联网应用 适老化改造 老年人 金融服务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