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银行 > 正文内容

补充资本迫在眉睫!浙商银行回A直面五大监管问询 逾期贷款攀升不良率创十年新高

在两年半的回A征途中,浙商银行经历了踩雷乐视、行长换任、“假理财”事件等内忧外患,终于在今年8月29日通过中国证监会对于其首发申请的审核,即将成为A股第35家上市银行以及全国第13家“A+H”上市银行。

虽然浙商银行成功过会,但是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却针对该行五大问题提出问询,包括:其一,逾期贷款余额逐年增加,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其二,存续的非保本理财中不满足资管新规的金额较大,2018年因对2016年部分非保本理财提供保本承诺收到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三,与包商银行存在一般授信及票据等业务往来;其四,资产利润率接近监管红线,2017年净稳定资金比例低于监管红线;其五,向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浙江省浙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转让不良资产。

目前,浙商银行尚未对上述五大问题作出回应。而从近年财报来看,该行不良贷款率创出近十年新高。同时,频繁收到监管罚单也让该行内控受到外界质疑。

补充资本迫在眉睫

浙商银行是唯一一家总部位于浙江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4年8月18日正式开业,2016年3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截至2018年末已设立242家分支机构。

绕道香港上市的内资地方性银行,多数感受到了股价破发、交易清淡的尴尬,浙商银行也同样如履薄冰,遭遇公开发售部分未获足额认购和上市首日即破发的双重打击。据悉,其公开发售部分的认购额仅有56%,最终依仗基石投资者才将缺口补足。

2016年3月登陆港股市场后仅一年时间,浙商银行就在官网发布A股上市计划,拟首次发行不超过44.9亿股A股股票并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对于回归A股的理由,浙商银行称,该行董事认为A股发行将进一步健全该行公司治理结构,打造境内外融资平台,实现全体股东所持股份的全流通。

恰逢A股市场对银行打开闸门,“港漂”银行回归的心态变得相当迫切。而对于浙商银行来说,补充资本金已经迫在眉睫。招股书显示,其本次公开发行新股所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充实本行核心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

2018年末,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38%、9.83%、8.38%;2019年6月末,上述三项指标分别为13.32%、9.89%、8.52%。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虽然增长了0.14个百分点,但在上市银行中仍处于下游水平。

通过统计A股33家上市银行半年报可以发现,浙商银行8.52%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在其中仅排名第31位,且低于8家已上市的股份制银行。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到2018年底,我国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虽然浙商银行满足该指标的监管要求,但逐渐贴近红线趋势不容忽视。

资产质量暗藏隐忧

告别了过去规模扩张带来的高速发展期,浙商银行的增长步伐明显放缓。

2015年和2016年,该行净利润增速高达38.37%和44%。但随着“跑马圈地”时代结束以及外部环境愈发艰难,来到转型十字路口的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逐步降低。浙商银行2017年净利润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仅为7.85%,2018年更是继续降至4.94%。

2019年半年报显示,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25.74亿元,同比增长21.39%;实现归母净利润75.28亿元,同比增长16.07%,利润增速重回两位数。

不过,这份外表光鲜的成绩单背后也暗藏隐忧,尤其令外界担忧的是该行正在恶化的资产质量。

今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127.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71亿元,增幅为22.77%;不良贷款率为1.37%,比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不良呈现“双升”态势。同时,拨备覆盖率为239.92%,比上年末减少30.45个百分点。

从历年年报数据来看,浙商银行的资产质量自2015年出现拐点。

2013年和2014年,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64%和0.88%,然而到了2015年一举跃升0.35个百分点至1.23%,2016年进一步涨至1.33%。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为1.15%、1.2%,2019年上半年则创出了近十年的新高。与此响应的是,其拨备覆盖率则达到近十年最低点,风险抵补能力承受考验。

浙商银行逾期贷款余额逐年增加的问题已引起证监会的注意。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逾期贷款余额为135.8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33亿元,增幅为27.5%;其中90天以上逾期贷款98.2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1亿元,增幅为18.16%,潜在的不良风险仍值得警惕。

另外,浙商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的问题也被监管层问询。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房地产业贷款金额为1176.92亿元,与上年末基本持平,占贷款及垫款总额比例为12.62%;房地产业不良贷款金额为5.3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45%。在前十大贷款客户中,房地产业占据四席。

内控不力遭受质疑

合规管理是金融机构健康持续发展、抵御外部风险的重要环节。然而浙商银行近年来却常与“违规”、“受罚”字眼联系在一起,内控机制备受外界质疑。

其中最令人震惊并将该行推向舆论风口浪尖的是今年5月曝出的“假理财”事件。

据裁判文书网近日披露的裁判书显示,浙商银行两家分行于2015年6月、7月间,在建设银行重庆分行某支行购买的两只理财产品,总金额达8亿元;然而两只产品却为建行涉事支行行长虚构,两家分行均未曾发现。直至2016年原银监会上门核查,才发现这是一款无备案、无编号、无真实投向的“三无”理财产品。

也就是说,若非银监会现场核查发现漏洞,浙商银行或许至今仍将蒙在鼓里。

值得注意的是,该行还因违规问题不断遭到监管处罚。招股书显示,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该行存在税务处罚共8笔,涉及处罚金额共计113.26万元;被监管部门处罚51笔,涉及处罚金额共计1798.23万元,其中被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处罚25笔,处罚金额880万元;被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派出机构处罚13笔,处罚金额251.1万元。

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浙商银行也出现多次被罚记录。当年2月,浙商银行济南分行因“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表外业务等”被处以罚款70万元。5月,浙商银行湖北分行因“未严格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开立远期信用证,导致企业利用增值税发票环节套取银行信用”,被银保监会湖北监管局开出5张罚单,罚款50万元。9月,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因“以流动资金贷款的形式发放项目前期建设及拆迁款”,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20万元;浙商银行乐山分行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及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被中国人民银行乐山市中心支行处以单位罚款20万元,相关人员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10月,浙商银行潍坊分行因“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人行潍坊中心支行罚款20万元。11月,浙商银行湖州分行又因“贷款资金流入股市、向不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被罚款80万元。12月,浙商银行武汉分行因“同业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未严格比照自营贷款管理,导致部分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公司”被罚款30万元。

该行领到的最大罚单也来自去年12月。银保监会披露了10起行政处罚案例,共有6家股份制银行被罚。其中,浙商银行因存在投资非保本理财产品违规接受回购承诺、理财产品销售使用误导性语言等7项违规情况,被罚5550万元,处罚金额居10起行政处罚案之首。

进入2019年依然风波不止。2月,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因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四类违法行为共被罚没190万元。

除了频领罚单,连续踩雷也暴露出浙商银行风控能力的短板。据悉,该行不仅卷入新光控股债务危机,还踩中辉山乳业、乐视网、中城建、盾安控股等多个大雷,激进行事风格因此受到诟病。

关键词: 浙商银行 逾期贷款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