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银行 > 正文内容

商业银行揽储花样百出:存款送礼涉嫌违规

“存款3个月以上,就送花生油。”近日,当《证券日报》记者走访某股份制银行网点时,大堂经理热情地上来推销。

不过,存款送礼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存款,但是这种揽储行为涉嫌违规。

银行拉存款花样百出

存款越多送的礼品越好

上周末,《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地区部分银行网点发现,为了吸收存款,部分银行再次推出了“存款送礼”活动。

在总部设在北京的某股份制银行网点,大堂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现在购买结构性存款产品,就赠花生油,还有洗衣液、香皂、浴巾等礼品可选。”

同时,大堂经理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不过由于本期所有结构性存款产品都没有额度了,现在没办法赠送礼品。可以等下周三(25日)新一期产品发售再来购买,送礼活动还会继续。”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银行网点发现,这类“送礼活动”并非一家银行独有,只是礼品有所区别。

在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社区网点,办理业务的人络绎不绝。《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办理业务的以老年人居多,临走时都拎着花生油、大米、电饭煲等。

当《证券日报》记者以储户身份询问活动细节时,网点的工作人员表示:“存定期或者大额存单,超过3个月就送。存的越多,送的礼品越好,也可以自己挑选,礼品数量有限,送完即止。”

在总部设在南方的某股份制银行网点,“存款送礼”活动进行的相对低调。在银行网点大厅,《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了一个摆放礼品的橱窗,大堂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这些礼品是给办理信用卡的客户准备的。”

当《证券日报》记者询问“已经有信用卡,是否可以存钱或者买理财赠送”时,大堂经理回答道:“可以,日均存款在5万元以上就可以升级金卡,您今天升级金卡可以挑选一个礼品。”

在某城商行网点,当《证券日报》记者咨询近期活动时,大堂经理表示:“现在存大额存单比较合适,利率上浮,并且额外赠送礼品。”

《证券日报》记者百度搜索“存款送礼”,发现多个营销页面,相比北京等一线城市,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存款送礼”比比皆是,多个银行还在自己的公众号高调打出广告。

网上兑换礼品或抽奖

打监管擦边球

除了直接送礼品,部分银行的存款活动更加隐蔽。

在某国有大行网点,《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了存款送积分活动。活动期间新增存款(含普通定期存款、大额存单)1万元(以上)、期限6个月(含)以上,并承诺不提前支取的个人客户,按1元对应1分标准赠送积分,单笔20万元(含)以上,可赠送双倍积分。

《证券日报》记者查看该行网上商城发现,一般来说,1万积分可折合20元兑换礼品。礼品种类众多,小到湿巾,大到家用电器。

同时,还有部分银行借“升金”送礼揽客,打监管擦边球。

在某股份制银行的手机银行活动页面,“100%有奖”的升金抽奖活动正在进行。根据活动要求,受邀客户满足当月借记卡月日均总资产大于等于5万元,即可于次月参与100%抽奖活动,并在手机银行完成礼品兑换。《证券日报》记者查看抽奖转盘,奖品包括10元话费券、洗衣液、乐扣餐盒、雨伞、枕头等。

还有不少银行为了新增客户也是颇费心思。以某城商行为例,从2018年6月22日至2018年9月30日,每位新签约客户都可领取随机现金红包,100%中奖,最高100元。同时新客户在6月份-9月份每月都可进行一次转账再获得一次抽奖机会。在另一家股份制银行,新用户下载登录手机银行即可领取随机现金红包。每月进行一笔生活缴费或转账还有机会获得200元现金红包。

值得一提的是,存款送礼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存款,但是这种揽储行为涉嫌违规。

6月8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银行不得采取七种手段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其中第一项要求“银行不得违规返利吸存,通过返还现金或有价证券、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

明明违规,为何银行还敢顶风送礼揽储?事实上,银行花样百出的揽储大战背后,是整体增速下降的居民存款数据。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4月份,住户存款大降1.32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虽然5月住户存款增加了2166亿元,但这甚至不到4月份减少金额的零头;6月份住户存款增加2.1万亿元,同比少增5482亿元。

某股份制银行员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现在存款考核平均到了全年。近期活动要求储户存款3个月以上也是为3季度末提前锁定资金。”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存款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