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银行 > 正文内容

储蓄存款下降对商业银行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居于世界第一位,但这个局面在近年来开始生变。居民储蓄增速近些年下降幅度较大,从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了2017年的7.7%,增速降至历史最低值。央行最新数据显示,4月居民存款大降1.32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

银行储蓄存款增速下降,将给商业银行、实体经济、金融监管以及金融改革带来哪些影响?为了回答上述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永森。

储蓄存款增速下降带来多重影响

中国经济时报:从宏观层面来看,银行储蓄存款增速下降,对银行来说是喜是忧?

李永森:从经济结构大的变化和趋势来看,储蓄存款增速下降对商业银行而言有两面性。正面的作用是将促进商业银行顺应趋势变化,对自身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加大力度发展和资本市场连接方面的业务,如基金托管业务等。

直接融资比重逐步提升是中国金融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也必须要有新的变化,需要进行相应的业务创新。同时,要做好业务流程的管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让商业银行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境外商业银行的不断进入将加剧市场竞争。与国内商业银行相比,境外商业银行于资本市场的业务和利润贡献率远远高于境内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也更为优化。此时,我国商业银行在储蓄存款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及时调整业务结构,有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迎接未来金融开放的进程。

当然,面临的挑战还是转型压力较大。虽然银行业务结构的变化正成为一种趋势,但当前一些商业银行并没有真正把压力变成完善自身发展的动力,还固守存贷业务等传统业务,再加上前几年表外业务的粗放式增长,在当前面临规范的监管环境下,银行既要调整业务构成,又要在新的监管环境下规范运作,压力较大。而且,当储蓄存款这种核心负债出现下降或增速放缓时,其他业务能否及时补上,对商业银行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中国经济时报:会给实体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李永森:从数据来看,当前居民储蓄存款增速有所下降只是一个结构性的变化,整个银行存款并没有下降。但是,居民储蓄存款增速下降仍然传递出一个信号——资金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向。

那么,钱到哪儿去了?无非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从消费市场来看,此时并不是消费的高峰期,消费不是主要因素。从投资市场来看,资金需要寻找收益率更高的投资机会,包括各种能获得收益的市场,如互联网金融、房地产投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基金市场,甚至一些商品市场等。

从现实情况来看,债券市场当前不会成为居民选择投资的主要方向。而基金市场大的流向则是货币市场基金,相较而言,其流动性更强,收益率更可观。所以,未来各种类型的基金会分流一部分居民储蓄存款,且会成为更容易被居民接受的投资方式。其它类型的基金,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成为居民投资的选择,如股票市场基金以及和其相关的基金。当股票市场活跃时,相应的基金也会更活跃、规模更大、发展更快。

上述这些投资方向能否真正和实体经济联系起来?

从股票市场来看,近期股票市场融资并没有发生太大增长和变化,所以无法判断这些资金从银行出来后是否进入了股票市场。即便资金进入了股票市场,可能会在股票二级市场停留,推动股份上涨。但只要上市公司没有通过股票市场发行新的股票,说明资金实际上也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从债券市场来看,企业债券今年以来的表现并不是很好。即便有部分资金进入到了市场,如果企业发行了债券,则资金进入了实体经济;如果没有发行债券,则说明资金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总体来看,资金出了银行,可能有一部分进入了实体经济,但还有一部分则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因为上述市场没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金融监管需要更高水平

中国经济时报:如果银行储蓄存款增速持续下降,将给货币政策和监管部门带来哪些挑战?

李永森:目前,货币供应量总体平稳,货币政策主要是进行总量调控,因此不会出现太大变化。

但从监管层面来看,银行储蓄存款增速下降,资金流出,一定会给监管部门提出新的要求。因为金融的行为发生了变化,监管自然要随之变化,对监管的要求更高。

资金出了银行,流向到哪儿去,监管的触角就要跟到哪儿去。流出的资金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对金融安全是否有影响,需要监管部门有新的监管手段、措施和技术对其进行相应的监管。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的货币存量规模非常大,货币一旦不在银行,一定会寻找出路,流向收益更高的地方。如果进入实体经济,则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如果进入炒作或投机等领域,相应市场的价格将会出现巨大的波动,这就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既要在事前看到资金的流向和规模,又能够在市场出现异常变化时,适时根据监管规则进行相应监管。这实际上对监管部门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市场化改革将是金融改革的重点

中国经济时报:从理性、发展的角度来看,银行储蓄存款增速下降对金融改革有哪些好处?是否会加速银行业的重新洗牌,优化经营生态,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打下基础?

李永森:从未来金融改革的方向来看,发展直接融资是大的趋势。金融改革对内是市场化改革,对外是金融开放。对内的市场化改革实际上是要求发展市场,为直接融资的发展提供好的环境。其中,市场化改革,主要是价格的市场化以及金融机构的商业化改革。

当前,我国大的金融机构的非商业特征依然较为明显,存在一定的行政色彩,有的时候市场行为不完全以商业化为准则。所以,在未来的金融改革中,金融机构要向商业化方向发展。要让商业银行真正以商业化特征来指导自身行为,这有利于金融市场化改革。因为,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金融机构的商业化、价格的市场化改革非常重要。另外,还有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在未来也都要持续性推进。(记者 王小霞)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既是 存款

标签阅读


}